特约记者 刘燕秋 北京报道
导读:事实上, 人工智能 技术在图片处理甚至艺术领域的应用,才刚刚开始。2016年被称作 人工智能 元年,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让 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等一系列技术术语为人所知。而在细分领域,探索的触角还可以伸向更多的方向。
有句戏言称,奥运前夕,一半的潮人在玩Pokemon Go,剩下的一半都在用Prisma修图了。
和Pokemon Go齐名的Prisma是一款修图软件,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在你的手机相册随便选择一张照片,Prisma能在十几秒内将其变成独具风格的艺术大师作品,无论你是想要“漫威风”还是想化身毕加索笔下的抽象派女郎。这款应用由俄罗斯一个4人团队花了一个半月时间开发,于6月11日在App Store正式上线,上线仅一周就席卷了东欧10个国家排行榜的第一位。
Prisma的兴起推动了同类应用的扎堆出现。Prisma投资公司Mail.ru推出的第二款产品Vinci,几乎是Prisma的复制品。而在国内,8月4日,成都品果 科技 (Camera360)也推出了相似产品“poker滤镜”,并将其定位为基于 人工智能 技术的 机器人 绘画引擎。
人工智能 “平民化”
伴随Prisma的火爆,一个原本圈内人士才了解的技术名词——“卷积 神经网络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也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
卷积 神经网络 是深度学习 算法 在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应用。“在 机器学习 中有个基本单位叫做感知器,具有分类的功能,可以理解成生物的神经元。当多个单元组合起来,并且具有分层结构时,就形成了 神经网络 。在处理一张图像时,如果对每个像素进行处理, 神经网络 就变得非常庞大,几乎无法进行训练和使用。要进行优化,可以让100个像素对应到一个神经元,这个对应过程就是卷积”,Camera360创新院高级研发工程师张靖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了“卷积 神经网络 ”的由来。
这项 人工智能 领域的技术跟传统的滤镜采用的是不同的技术实现思路。传统的滤镜是做加法,把效果一层一层叠加上去,而Prisma、Poker滤镜采用的是 机器学习 ,开发者运用 大数据 技术,通过成千上万张图像的导入,训练一个“卷积 神经网络 ”,来表示某种风格的转移过程。通过 算法 去学习图片的颜色、结构和纹理,最后实现的效果就像 机器人 模仿出来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