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上升,人口红利出现下降。许多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工厂正在面临 招不到人 的窘境。这种趋势下,机器换人是一种必须的选择,”徐晓兰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就会大面积取代制造业工人的工作,人类是具备逻辑分析、判断处理的能力的,机器人现在也许能够胜任一些高强度的重复工作,但除了代工等领域外,机器人要取代人类还不可能。”
不仅如此,徐晓兰认为,目前业内热议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更强调的也是个性化、定制化的制造生产。未来相比大批的量产、单纯注重规模的生产,所谓的“柔性制造”可能更会逐渐成为消费者们所需要,也是制造业发展所需要实现的。这就意味着机器人不能完全成为这种“个性化制造”的主角。
“我个人认为,未来制造业会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规模化、大批量的生产,在这一领域,机器人或许会成为主力。但在终端产品制造,尤其是面对个性化用户的层面,机器人还是替代不了人类的。”徐晓兰强调。
机器人大会:为创业者指明方向
在本次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除了国际顶尖的机器人领域专家现身说法外,精彩纷呈的机器人博览会也同样是人气鼎盛。尤其是在参展商中,众多中国国内的创业公司携带自己研发制造的机器人登场、为企业站台的身影也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而这也令不少资本圈人士“蠢蠢欲动”。继互联网后,机器人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创业创新的“风口”?对于国内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召开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此,徐晓兰表示,本次机器人大会的召开,正是提供了一个为国内许多机器人领域的创业者进行创业指引,避免创业者人云亦云、走弯路的绝佳机会。
“不管你是在创业中,还是在准备创业中,还是已经取得了一些创业的成果,本次大会上揭示的一些趋势都会给你指明方向,特别是对国际国内机器人产业现有的基础,提供一个了解的机会。这会避免创业者闭门造车、盲从的行为,降低失败的概率。”徐晓兰说,“无论是我们搭建的成果转化平台,还是大会把学术报告与产业展览会有机结合的想法,我们出发点都是既为创新者提供学习的机会,也为创业者指明方向。”
“对于国内的创新、创业者,本次大会搭建的正是一个交流、合作、共享、共赢的平台。”徐晓兰强调。
下届大会:展示更多服务机器人
在回答完记者的前两个问题后,徐晓兰秘书长还对下一届世界机器人大会进行了展望。她表示,下一届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主办方将争取在以下几个领域实现突破。
第一,是争取请到更多技术层面的专家学者来共享研究成果,论坛的时间也有望延长,以便更多与会者能够有更多机会听到自己想要的。
第二,下一届大会也会请到更多服务机器人加入展示,让更多人感受到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最后,大会也会搭载一个技术共享与成果转化的平台,目前主办方正在筹备发起一个完全由社会资本组成的产业投资基金,来助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