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关注的是,尽管中国的机器人销售规模有所上升,但自主品牌的机器人销量占比却相对较小且集中在低端领域,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进口机器人数量从380台增长到36860台,增长倍率高达近100倍,充分表明中国对机器人强劲的刚需。如何在装备领域发展高端机器人,实现中国制造向 “工业4.0”升级,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智能机器人成工业国家优先发展产业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对智能制造的投资方兴未艾,世界大多数工业国家将机器人纳入优先发展行业。有数据显示,欧洲每年对机器人工业的投资达到1400亿欧元。美国则在2011年开始推行“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旨在通过发展工业机器人重振美国制造业,并投资28亿美元开发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与此同时,韩国发布了“机器人未来战略展望2022”,支持扩大韩国机器人产业并推动机器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日本则制定了机器人技术长期发展战略,将机器人产业列入“新产业发展战略”七大重点扶持性产业之一,力争在2020年使制造业领域的机器人市场规模翻番,非制造业领域扩大至20倍。
今年上半年,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了机器人等重点领域的行动纲领,最近又在“十三五”规划建议方案中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做出了重点部署,系统构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蓝图。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机器人大会的致辞中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机器人技术和产业,《中国制造 2025》规划将机器人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领域之一。李源潮说,目前,机器人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机器人研发还面临着不少亟待突破的技术难题,比如如何实现人脑与机脑信息的交换,如何实现机器人与生命组织之间的融合,如何实现机器人自组装和自修理,攻克这些难关需要多学科专家合作。
目前,全球机器人市场应用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更是实现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工业智能化的重要组成。也就意味着,机器人的发展将从过去通过装备自动化和标准化实现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转为现在机器对人脑力劳动的替代。本次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展示了众多可以把机器人信息和人脑信息进行交换交流的技术和应用,充分说明服务型智能机器人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纳米机器人将为生物医药产业提升价值空间
“机器人除了简单的代替人以外,还能拓展人的能力,超越人的限度,克服距离、尺度和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困难,通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做一些人做不到的事情。”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电气及计算机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席宁做了以“超限机器人技术:应用与挑战”为主题的报告,向与会者描述了未来纳米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当人类可以通过网络控制远处的机器人时,就可以做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情。信息网络技术和传感器的高速发展给机器人的研发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纳米、微纳米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也给机器人提供了新的应用领域,让机器人可以在微小环境中工作。与早期的工业自动化相比,如今的机器人和传感器变成了一个在信息世界、数据和物理世界中的交互工具,从简单代替人的工具变成了一个互联网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发展赋予了机器人新的角色定位。
机器人的发展实际上就是通过传感器将物理世界的信息转变成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再反作用于物理世界从而完成自动化控制的过程。所以说,传感器是机器人发展的重点。传感器和机器人联网组合,形成物理世界和信息数据世界的交换枢纽,并以此构建出一个庞大的物联网信息体系。借助机器人传感器不仅可以监测环境,还可以超越人类的视野,在无法看到和触摸的纳米环境中进行设备装配和生产。目前,中国已经研发出来的纳米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对微纳米级物质和材料进行操作和装配。
<上一页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