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服务行业将是未来机器人产业主攻的方向,这些智能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办公室或家庭,开展一些服务性工作。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以“服务员”的身份出现在不同场合,为人类提供做饭、端菜、收拾碗碟和家政等综合性服务,甚至还可以陪护老人和照看孩子。
目前,机器人研发正从机械属性向人的属性过渡。智能、智慧、灵巧性将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技术突破点。机器人正处在一个由机器向人的转折点上,实现从机械向智能的提升。对3C(通信、电子、消费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精细组装的工业生产流程来说,动作灵巧、精细程度高的智能化机器人将被市场看好。
有评价认为,本次机器人大会和博览会之所以被高层和经济界人士关注,不仅在于机器人研发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生产和高端研发,将是开启中国制造“工业4.0”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在博览会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北京卫星制造厂研制的可移动焊接机器人首次公开亮相。北京卫星制造厂还展出了全向智能移动AGV产品,并推出了CAST制造体系这一全新理念。
北京卫星制造厂副厂长宗文波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航天制造是航天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航天产品制造具有技术密集度高、产业关联范围广、辐射带动效应大等特点。过去50多年来,在航天器制造的研究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整套单件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的高端装备制造解决方案,形成的CAST制造模式、制造系统和高端装备为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提供了新思路。
据了解,作为高端智能化装备的代表,北京卫星制造厂展示的全向移动自动焊接机器人是国内首台实现工程化应用的机器人,是以“智能移动平台+柔性焊接机器人+激光跟踪与视频监测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化柔性制造装备。目前,全向移动自动焊接机器人已在北京卫星制造厂航天器大型舱体的制造中得到了应用。对于航天器这种批量小、焊接要求复杂的产品,移动式焊接机器人发挥了它灵活的特性,有效提高了航天产品的焊接效率及整体焊接质量水平。
除了移动式焊接机器人,北京卫星制造厂还研发了全向移动式铣削、喷涂、检测、装配、抓取与搬运等系列化机器人单元,并实现了工程化应用。宗文波告诉记者,机器人之所以能够“走”起来,靠的就是重载全向智能AGV技术,从而实现载重大、移动灵活、智能程度高、定位精准四大工作特点。宗文波表示,未来的工厂将面对更多的个性化需求、更多的市场变化,让制造装备智慧起来是必然趋势。CAST制造在航天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后,整套系统将推广至航空、轨道交通、武器装备、石油化工等领域。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