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机器换人”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的建议
主题词:标准 产品 可持续发展 亏损 知识产权 专业 装备
提案人:农工党市委会
为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东莞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东莞市制定了《东莞市推动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机器换人”政策的推行,极大地鼓励了工业企业的装备技术升级,但市,“机器换人”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行业针对性不强,“莞产设备”技术革新的支持不够、应用不多等情况。具体表现为:
一、“机器换人”政策落实的产业面不广,针对性不强。2014年,东莞市启动“机器换人”工作,企业申报审核324家,审核通过245家,财政配套资助1.5亿元,但企业大多集中3C产业的生产线改造,而针对东莞市五大支柱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而言,其他产业的扶持面较少。同时,2014年评定的“机器换人”示范企业仅4家,一部分产业尚不能遴选出有示范作用的“机器换人”企业,该政策不足以惠及各行业转型升级的效果。
二、“莞产设备”及相关制造商的政策受益小。由于产业细分,很多产品制造企业在市场上买不到标准设备,2008年以来,东莞市渐渐涌现了一批非标准设备制造企业,专门设计和制造非标准设备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特别是一部分高校在东莞设立的研究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而目前“莞产设备”应用企业和“莞产设备”制造企业在“机器换人”政策的实施中,受益面很低,扶持额度仅占总额的10%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非标准的专业自动化设备的技术研发成本高,研发不成功,企业将面临巨大亏损,企业研发风险大;另一方面,“莞产设备”应用企业为保护知识产权,有关制造商仅参与设备制造,但不能作为该制造企业的产品,如不能设置产品铭牌。
办 法:
一 实施“机器换人”的精准扶持,带动各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东莞市的五大支柱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针对性地行业示范工程,针对行业规模差异,每个行业每年推进不少于10家的自动化与智能装备的技术改造与应用,选取不少于2家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的应用示范。通过示范作用,带动东莞市各产业生产装备的转型升级。
二、加强“莞产设备”应用扶持,鼓励企业开展设备的定制与研发
目前,“机器换人”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直接购置国内外高端设备,更新生产线;二是技术革新,企业定制与研发专业装备。第一种情况的“机器换人”落实较多,第二种情况的“机器换人”落实较为复杂,如定制设备没有厂家铭牌,无法认定,技术改造更难惠及。但企业通过技术革新,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培养了技术人才。可见,技术革新的“机器换人”更应提倡。针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专业设备的定制开发,“机器换人”政策要加大扶持力度,扶持资金补贴不低于15%。
措施1:对于此类“机器换人”模式,可不要求厂家铭牌;
措施2:对于技术改造生产线,可根据原材料及相关设备的投入,按比例给予补贴;
措施3:对于莞产定制设备,按照设备定制合同与发票,按比例给予补贴。
三、 增加“莞产设备”制造扶持,加快推动东莞智能装备产业规模发展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东莞市很多企业采用定制设备,这说明东莞市的机器人专业设备制造具有一定的应用领域和产业优势。因此,“机器换人”政策需要增加对东莞市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扶持,精准扶持一批在“莞产设备”的制造和应用突出的企业,打造智能装备产业聚集区,推进东莞市智能与自动化装备产业的产业资源聚集与人力资源的聚集。
措施1:认定一批优质的装备制造企业,该类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技术研发团队和技术成果(专利),且在东莞市产业应用中有一定的规模,即销售额达到一定额度的,根据销售额度给予15%的补贴;
措施2:增加“机器换人”装备制造企业的推广扶持,“机器换人”不是简单的人员替换,而是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部分企业因缺乏相关技术人员,使得“机器换人”难以落实。因此,有必要鼓励“机器换人”的装备制造企业实施“购机送技术培训”的政策,即鼓励制造企业参与人员培训,并给予培训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