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市场在国际市场中所占的位置都是十分关键的,近年来,中国市场开始转向人工智能的市场,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而不少国外内企业也开始加紧了研发的步伐,这场工业机器人市场争夺战已经打响。
外资企业加快中国本土化落地脚步
最近ABB公司首席执行官 Ulrich Spiesshofer 表示,他们正加速在中国的扩张,计划将机器人生产能力提高一倍,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自动化设备供应商。
9月25日,ABB以26亿美元收购竞争对手GE公司的工业解决方案部门(GE Industrial Solutions),交易预计将于一年内完成。
安川(中国)机器人有限公司工业多功能机器人量产4年多来,从月产不满100台发展到今年7月首次实现月产1000台。今年下半年,公司单月销售预计达1.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0%。
不仅仅是ABB、安川,还有包括川崎、柯马、雅马哈等在内的企业也在加紧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川崎重工计划在本财年内将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提升70%,达到约8000台。川崎重工中国部门将在未来几周内安装3条新生产线,生产4种不同型号的小型工业机器人。
继开拓华东市场之后,柯马开始加码发力开拓华南市场。今年3月份,柯马携手华南地区合作伙伴参与深圳机械展,柯马中国机器人事业部总监唐欣表示,华南的制造业非常发达,机器人应用市场需求空间非常大,未来柯马机器人在华南市场的份额很有可能比肩甚至超过华东市场。
而今年3月8日,雅马哈与橙子自动化在深圳举行全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共同为3C行业的智能制造升级服务。
优傲机器人华南区销售经理黄洪波表示,优傲接下来会加快市场渗透步伐,来保证优傲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并表示接下来优傲对销售团队和技术团队都有更大的投入。
精工爱普生公司总裁碓井稔在今年也表示,中国市场对爱普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爱普生一直在强化“科技+本地化”的战略,根据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推出最适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力争把最好的产品最合适的产品提供给中国的消费者。
国内企业产业布局热潮迭起
在外资企业卯足了劲抢占中国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当然也不甘落后。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开始加紧产业链布局的步伐,无论是内生式发展动作还是外延式的扩张布局,都相比较去年来说更加频繁。
最近埃夫特收购欧洲知名汽车装备和机器人系统集成商W.F.C集团的消息可谓是霸屏了机器人行业的朋友圈,这是继前不久收购ROBOX公司之后,埃夫特收购的第二家意大利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企业一家是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企业,另外一家是系统集成商。 在接受《高工机器人网》的采访时,埃夫特副总经理曾辉表示,埃夫特机器人产业链图以应用驱动机器人整机成长,以机器人整机拉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发展,努力打造平台型机器人集团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机器人生态圈。
在今年引发行业热潮的还有埃斯顿。
9月13日,埃斯顿公告称,公司或全资子公司拟以现金方式出资约 886.90万欧元收购M.A.I GMBH & CO. KG的50.01%股权,并对剩余股份有优先收购权。
这是2017年以来,埃斯顿第三次收购动作。在此之前,埃斯顿先后收购了TRIO全部股权和Barrett Technology部分股权。
围绕埃斯顿在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上下游产业链进行的外延式发展,有助于提升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的竞争力,打通埃斯顿从核心部件、机器人本体到大规模智能制造系统和数字化工厂的全产业链竞争力。
此外,还有新时达收购杭州之山智控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消息,也曾“一石惊起千层浪”。
新时达在今年的策略还体现了其产能的扩张。8月17日,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举办了年产10000台套工业机器人新工厂的奠基仪式。这只是其在建的四个工厂之一,除了上海新工厂,新时达在建的工厂还有位于深圳松山湖的众为兴新工厂、位于昆山的晓奥享荣新工厂和位于安徽芜湖的新时达机器人工厂等。 其实,深圳松山湖的众为兴工厂也即将在今年的10月10日举行奠基仪式。
而新松目前正在打造新的产业生态,这个产业生态由“4+2”的产业模式构成,“4”指的是新松的四大产业模块,“2”指的是新松的两个平台。 四个板块包括工业4.0板块、国防安全板块、消费服务板块和教育培训板块。两个平台即创新平台和金融平台。
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表示,现在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单要素的竞争,而是综合要素的竞争,新松已经从过去的生产型企业转变为产业和金融,产业和教育、产业和创新等要素融合的企业。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工业机器人还没有完全进入洗牌期,但是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和市场的扩张,竞争将会不断加剧,工业机器人行业或将提前进入洗牌期。
工业机器人其实已经进入了普及阶段,目前是一些大的企业在用机器人,接下来将有更多的企业会用到机器人。
国产品牌在技术研发上面与国外的品牌还有一些差距,而机器人的易用性是目前制约机器人品牌在更大范围内应用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易用性上面要做相当多的努力,也是研发的一个主要的方向。
除了易用性之外,产品的性能也是国内企业必须一直努力提升的,还有产品布局的合理性,因为国产品牌在负载和臂展上的布局目前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一些应用领域还是空白,型号没有进口品牌那么全面。
实际上,国内机器人品牌也不能完全照搬进口机器人品牌的型号,因为很多国际品牌的产品还是适用于汽车相关行业,而在汽车行业以外的一般工业领域,其实国产品牌反而有更多的机会。
国产品牌在市场拓展上应该专注于细分行业,中国的工业门类齐全,劳动力人口相对比较多,机器人的需求也比较多并且面比较广,具体到一家企业,不可能面面俱到进行产品的布局、研发和销售投入,反而需要企业专注于某些行业进行研发。在这个过程中,国产品牌优先应该在品质和服务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