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
机器人
集团展出的产品
机器人成为“无言的战友”
机器人不会疲劳、不会窒息,而且隐蔽性好,它们在战场上具有天然优势。从目前各国军用机器人的研发与使用现状来看,机器人“参军”已是大势所趋。军用机器人属于特种机器人,我国特种机器人自主研发能力如何?机器人在部队使用的情况怎样?记者从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特种机器人研发人员,以及已使用机器人执行任务或进行训练的官兵那里找到一些答案。
11月23日至25日,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活动集中展示了世界机器人领域的最新
应用
产品,包括
工业机器人
、
服务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等
机器人产品。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用于公共安全、防恐反恐的特种机器人备受关注。
海陆空助手齐上阵
“无需进坞,远程遥控机器人即可对船体进行清洗维护。”记者走进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展区,便听到特种机器人事业部业务副总唐霄汉向观众介绍一款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记者看到,该机器人包含吸附、监控、清洗及移动等装置部件,而且各部位颜色各异,爬行速度平均每秒1米,显得非常灵活。
唐霄汉告诉记者,船体需要定期进行清洗,一般为3至6个月一次,否则至多将造成20%至30%的减速,特别是常年在深海中行驶的作战舰艇,船速更易受藻类、贝类及藤壶类等附着物的影响。
“现在国际上一般采取‘蛙人+手持设备’的方式进行船体清洗,进行可疑物如水雷的排除。”唐汉霄说,一般手持设备的价格约为500万至600万,而且将船体调入船坞非常麻烦,由蛙人排除可疑物也有安全风险。
特种机器人事业部业务部经理谭宏告诉记者:“此款水下船体机器人运用空化水射流清洗与水下自动化等技术,吸附力大约为300牛顿,清洗效果好且不会磨损船体表面。”另外,它装有实时监控系统,可及时了解船体周围情况。
一旁酷似微型坦克的“武装打击机器人” 外形就很具威慑力,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副总裁王猛告诉记者,这款特种机器人是根据军方需求进行研发的,根据需要可以装载橡皮子弹或水炮枪等各种枪械,采用激光瞄准系统,具备音频对话功能,且图像数据通讯能力强。“可远程打击恐怖分子,震慑歹徒,协助边境巡逻,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
记者在现场看到,特种
机器人展
区有多个展商展出了无人机。其中,正在天空盘旋的可折叠便携无人机引来众多参观者。“因为折叠后仅有A4纸大小,所以我们叫它A4。”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那春花告诉记者,这款无人机不用拆卸,可快速起飞,在前线侦查、抗震救灾等紧急情况下非常实用。另外,它采用先进的ADRC自抗扰控制器,即使在南极高寒、高磁偏的恶劣环境下,也能稳定飞行。
高校提供技术支撑
“它的升降结构设计得很好,而且机械臂非常轻巧,整体适应性很强。”前来参观的吕家冀这样评价“排爆机器人”。
哈工大特种机器人研发部负责人韩震峰告诉记者,此款排爆机器人手臂自由度最多,而且性能稳定,这也是他们在研发过程中突破的一个难点。“因为军用机器人的标准更高,需要考虑不同的使用环境,性能需更加可靠。”
韩震峰告诉记者,特种机器人是针对国防军工领域的需求,研发的适合海陆空专业化需求的设备。“特种机器人研发团队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为依托,主要技术骨干均来自于此。在研发前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与部队进行需求沟通,然后根据产品需求进行分析,再进行产品研发与生产。”
记者了解到,特种机器人的许多技术源头来源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类别中的
智能机器人
主题,成为主要的技术支持。另外,许多民用机器人经过二次开发,也具备了军民通用的功能。韩震峰告诉记者,公司研制的一批专用装备,如野外微型电站系统,也可
应用于航空航天器、舰艇等军用装备上,能够提升军用装备性能。
展区现场,由高校研发的机器人产品为数众多。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章鱼侠”六足机器人正背着四位观众稳步前进,高峰教授说:“它主要用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物资转移。”
高校机器人研究团队为大会上许多参展商提供技术支持。记者了解到,沈阳某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为技术依托,某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均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另外,东北大学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某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国内985高校首个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军队院校在机器人研发领域也十分积极。由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研发的“全局视觉水中救援机器人”将在部队使用;以装甲兵工程学院研发的“多用途无人地面平台”为基型生产的“广播机器人”,目前已在我军推广应用。
高端产业低端应用
“把线固定在机器人上,通过遥控指挥前进。”新疆乌鲁木齐警备区宣传干事何朝志告诉记者,10月下旬,新疆某预备役团首次使用机器人进行训练,该机器人主要用于通信线路架设。另外,今年该团预征了一批高科技装备,该机器人便是其中之一,此前该团已预征了无人机用于军事训练。
10月底,由总装轻武器研究所研发的某型单兵地面机器人,在沈阳军区某边防连进行了样机试验。据总装轻武器研究所宣传干事孙海斌介绍,当时他们提供了几个理论模型样机进行试验,希望一线指战员亲身体验后提出改进意见,“官兵反映较多的问题是操控盘太重、灵敏度不高,另外由于边防坡陡,他们建议采用履带式移动方式。”孙海斌告诉记者,该机器人主要功能是隐蔽侦察,可远程攻击,适用于边境巡逻。
“使用机器人能提高作业效率,并有效避免伤亡。”云南省军区宣传干事严浩告诉记者,在11月上旬的中越边境扫雷行动中,他们采用了雷场清障车、排雷机器人等一批先进的装备器材,雷场清障车外形有如挖掘机,可在1000米内遥控指挥操作,主要用于清除灌木、开辟通道;排雷机器人主要功能是将暴露在地面的地雷抓取后放至排爆桶。
记者从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了解到,当时在扫雷行动中使用的排雷装备由江苏某企业提供,属于推广试用性质。此外,严浩表示:“由于排雷机器人在植被较矮、较稀疏、地势平缓的区域比较适用,但在草深树密的环境下操作难度较大。”目前该扫雷指挥部并没有列装该排雷机器人。对此,哈工大机器人研发部负责人韩震峰说:“有的机器人产品在自然环境下运行良好,但并不适用于野外环境,因此研发时需考虑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装甲兵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教授张豫南告诉记者,在我国军用机器人领域,无人平台系统发展很快,数据链、驱动程序、控制技术等均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但大多数处于研制试用阶段,而且产品质量与性能还需进一步改进。
24日,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沈阳某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表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总的来说还停留在高端产业的低端应用水平,缺乏核心技术,政府应加大产业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