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机器人制造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过去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2013年销售量攀升至36560台,同比增长60%,成为世界第一机器人大国,也是全球机器人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有70余家上市公司并购或者投资了机器人、智能自动化项目,而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数量甚至超过了4000家。有沈阳新松、华昌达、上海机电、均胜电子等超过100家A股上市公司并购或投资了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项目。然而,在投资繁荣的背后,则是我国机器人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隐忧。
目前,我国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依然大多从事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技术集成商”角色,机器人研究目前多是借鉴外国先进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的多,自身技术创新较少,这从上述DARPA举办的机器人大赛的结果可见一斑,同类型的机器人技术在我国依然凤毛麟角。
(三)智能化水平较低,自主型机器人发展成短板
机器人虽然能够替代人担负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在特殊领域,有其是灾害救援机器人领域,机器人在很多情况下有线、有缆机器人无法达到或者深入灾难中心,因此发展无线、遥控机器人则变得现实且急迫,这就要求机器人在无需人工介入的条件下拥有更多“智慧”。而机器人是一项高度综合集成的技术成果,尽管我国在一些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尤其是核心算法方面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但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比如在高精尖零部件、技术工业、工业设计、大型智能系统、大规模应用系统以及基础平台等方面,要真正实现“人机一体”化的自主型的智能机器人的目标,依然需要巨大的投入。
(四)核心技术及零部件依然严重依赖进口
随着库卡、 ABB、发那科以及安川四大国际机器人厂商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市场上逐渐完成了渗透,中国的机器人产业逐渐成熟了起来。如今,四大企业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了五成,而它们在中国市场则占有更绝对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0%。我国机器人公司在过去几年间经历了爆发式发展,全国现有机器人开发区、产业园30多个,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企业超过百家,和机器人有关的大小企业已经上千家,其中有影响力的公司700—800家。
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包括程序技术、控制技术、应用作业技术等,关键部件有驱动器、伺服系统、高精度的减速器,而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在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感知系统等关键方面都严重依赖进口,企业竞争力差,未来很容易重蹈“市场换技术”的尴尬局面,让机器人产业再次面临“空心化”危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