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科技领域既火热又前沿,既高精尖又吸引眼球的话题,莫过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快速崛起所带来的——
是机遇还是挑战?
是希望还是威胁?
是共创未来还是……“人机大战”?!
随着对人工智能探索的不断深入,近20年来,全球共上演过多次万众瞩目的“人机大战”
1997年,计算机“深蓝”vs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
2016年至今,阿尔法围棋 vs 全球排名前50的围棋高手
大战获胜的主角通常是“机器人”。
而今天,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由医院参与自主研发的“嵩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百余名眼科专家同样上演了“人机大战”!
那么,这次“人机大战”又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6月5日11时20分,一场不一样的较量正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会议室12楼会议室进行。
比赛的一方,是16名青年医生;另一方,则是嵩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机器人(以下简称嵩岳)。
较量开始。16名医生在现场与嵩岳同步读片。
嵩岳的诊断,是建立在对7万张眼底照片100余万标注病灶深度学习的基础上。
现场10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像片,38秒做完诊断。
这样的速度,不出意料的快,但整体成绩上(仅准确度的判断,并未考虑时间),与其研发者之一的王艳婷医师打了平手。
从比赛结果看,嵩岳与前三位医生的读片结果一致性超过九成。
“在这次较量前,我们还进行了面向全国眼科医生的公开擂台赛”。据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副所长雷博介绍,全国大赛,征集时间为两天,全国23个省市共110名选手参赛。
参赛选手的单位涵盖二三级医院。比赛成绩机器人位列第三名,值得河南眼科同仁高兴的是,前两名中的一位是省立眼科医院的雷翔医师。
据了解,在眼科和视觉科学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呈爆发式增长。国际规模最大的眼科与视觉科学研究年会(ARVO)相关文献报道由2017年的8篇猛增到2018年49篇。
在人工智能辅助影像诊断领域,眼科也走在了前列。
2018年4月11日美国卫生监管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医疗设备,而这一产品就是一种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筛查的软件程序。
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和国内几家单位联合北京致远慧图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在此基础上我院又进一步研发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嵩岳”,这是国际首个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机器人医生。
当天,在12楼会议室,嵩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机器人临床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新华社、人民网、河南日报、河南卫视、大河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在现场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AI)机器人医生又称为“嵩岳”医生,它目前包含两大部分:
一是软件系统,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诊断系统。
由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金学民教授团队与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眼科同道和北京致远慧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
二是硬件系统,“机器人”有人机交流、信息收集、远程诊断、打印报告等多项功能。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金学民教授团队结合医生、患者实际需求,在原来软件系统的基础上研发了硬件系统。
它的特点包括——
作为嵩岳的主要研发者,雷博教授说,嵩岳还需要不断学习,比如有的影像片上还有病灶,但是嵩岳没有标注出来。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是为了惠及百姓。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核心辅助诊断软件已进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三类医疗器械审批程序,为目前国内首批进入该审批程序的人工智能医疗产品。
中国糖尿病患者超过一亿,由于对糖尿病的控制情况不一,其中约30%患者还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未来通过审批后,“嵩岳”医生将大幅度提高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可及化和普惠化,将高科技技术直接带到患者面前。
“嵩岳”医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诊断助手,不仅可以直接解决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眼科医生和相应诊断技术不足的问题,还可以使内分泌、内科等相关科室以及社区糖尿病患者及早得到高水平的诊断和筛查,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防止其导致的盲目具有重大意义。
我是省医人,我愿为您服务!
河南省人民医院官方今日头条号
-总第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