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吧机器人网 » 技术 > 大数据 > 正文

大数据时代的生产者迷思:维基百科怎么了?

维基社区的成员构成依然是现实世界权力构成的体现。“人人可编辑的自由百科全书”并未兑现去中心化的平等承诺。维基百科并不比其它百科全书更不可靠,但也并没有更可靠。

维基百科(wikipedia)常被视作技术与网络改变世界的例证。它和Facebook、Twitter、YouTube一起被奉为大数据时代Web 2.0技术之“用户创造内容”模式的完美展现。

然而这曾被誉为“人人可编辑的自由百科全书”的大热网站,近年来呈现出无可挽回的颓势。早年间维基的词条数目曾有“指数级增长”,但如今持续减缓。而活跃编辑者——即每月登录并进行至少5次编辑的用户——大幅减少对维基百科和维基社区更是筋骨之伤。相比2007年最高峰,目前所有语言版本维基百科的活跃编辑者减少了20%,英文版更是减少了40%。2010年以来,维基媒体基金会每年的年度计划中都把“提升编辑参与度”列为重点,但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努力只能说是屡败屡战。

维基百科最初的成功更像是一个意外,而非精心筹划的结果

众所周知,2006至2007年是维基百科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整个社交媒体和Web 2.0兴起并广受吹捧的时期。在《维基经济学》一书中,2006年被描绘成社交媒体和Web 2.0全面战胜传统的Web 1.0模式并重塑互联网的一年。作者预言,去中心化的协作将彻底取代传统的、集中的组织和生产模式,并全面改变人类在科研、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活动。

维基百科

如今,在基本架构和网络化协作的逻辑并未改变的情况下,维基百科2007年之后增长势头却一路下滑。Web 2.0何以失灵了?

其实,早在“Web 2.0”被提出时,就有人质疑这一概念只是个噱头。因为对照被追封为Web 1.0时代的互联网,Web 2.0并没有技术方面的根本革新。一些被拉入Web 2.0旗下的所谓创新,诸如反馈/互动机制等等,在Web 1.0时代也已存在。Web 2.0与Web1.0之间很难找到清晰的界限。

其次,无论是“协作式生产”还是建立“人类所有知识库”的尝试,都早在当代之前即已存在。“协作式生产”甚至并非人类独有技能。在历史学者们眼中,许多初看似乎新奇的想法往往比我们认为的要古老得多。从亚历山大图书馆到《永乐大典》,从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到英国科幻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1930年代设想的利用最新科技打造“永久的世界百科全书”——集结世间所有知识的梦想和尝试从未间断。而如此规模的工作自然也都是以协作的方式完成的。比如狄德罗《百科全书》的编辑就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职业、性别和宗教信仰,有医生、律师、军官,甚至政府官员。

抛开Web 2.0的标签,我们就会发现那些网站的兴起和衰落都是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软硬件及部署成本的下降,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随着市场信心逐步恢复的投资复苏,移动设备的兴起以及各类简单易用的分享软件的出现,都是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具体到维基百科,除了上述大环境,还有来自创始人吉米•威尔士早期创业的资金、业已存在的维基软件、乃至之前Nupedia项目的失败,都为维基百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事实上,维基百科最初的成功更像是一个意外,而非精心筹划的结果。但当人们事后将它和同时期兴起的许多互联网服务并置一处考察时,去中心化的协作作为它们共有的“创新”模式凸现出来了,而其他同样重要的因素却因过于“传统”而被忽视。Web 2.0像是一面高高飘扬的大旗,指引着人们在回顾某个时期某些网站发展时关注宏大叙事,却忽视了这些网站各自不同的个体发展经历,以及那些看似平庸无趣但实际发挥作用的推动力量。

去中心化与平等参与只是传说

凭借大数据时代的技术,维基百科无疑能比历史上所有百科项目吸纳更广泛的参与者。只是,这种“广泛”与人们理想中的高度协作、无论背景人人平等参与、使用者即编辑者的愿景相差多少呢?

以英文版维基百科为例,虽然注册用户数量庞大,但实际进行过编辑的用户不足2%,三分之一的内容来自于不到0.05%的贡献者。而真正的核心用户数量更少。目前“高度活跃编辑者”——指最近一个月进行过至少100次编辑的用户——数量约为3000人,这些人被认为才是真正的维基社区的构成者。而“活跃编辑者”和“高度活跃编辑者”合计仅占用户总数的0.02%~0.03%。

此外,有人认为还存在一个更小的内部核心圈,由包括创始人吉米•威尔士在内的数百人构成。这些人在现实中彼此相识,会一起参加线下活动。据称,维基百科上大部分的新词条都是由这个小规模的核心圈子建立的。

然而,即便是活跃用户对维基词条的编辑,也远非“所有人参与编辑所有内容”的完全去中心化形式。的确,Web 2.0模式所代表的信息技术能让人们摆脱现实中地理、国籍等诸多限制,在虚拟空间按照自己的兴趣重新组合。这反映在维基社区便是按照内容主题进一步细分而成的更小群组,这些群组专注于各自的兴趣和题目,形成一个个小圈子,彼此之间却极少沟通和合作。一些生僻冷门的内容甚至只有几个人参与编写。这样的词条当然也可作参考,但这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我们对于百科全书的理解?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维基百科所主张的客观中立的标准?

可见,所谓人人“皆可”参与的机会和理念并没有带来人人“皆已”参与的结果。这或许并非维基协作模式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所有技术都无法摆脱现实因素的影响。

比方说,作为一个在线协作项目,维基百科的编辑者首先需要有一台连接到互联网的电脑,并具备一定的电脑使用技能。这听起来像是废话。但在全球范围内,因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因素导致的技术普及的不均衡是实际存在的,而由这种不均衡和其他各种原因所造成的某些群体话语的缺席对于维基百科所推崇的广泛参与、平等协作、客观中立无疑是一个阻碍。

上一页12下一页

上一篇:初创公司:大数据时代,如何靠数据挣钱
下一篇:“天下大同”才是大数据的理想归宿
精选推荐
美国Natilus公司试飞水上无人货机 设计简单成本降低
美国Natilus公司试飞水上无人货机 设计简单成本降低

[2017-12-28]  Natilus创业公司成立于2014年,其梦想是建造大型无人机,以半价提供比船舶快得多国际货运。在十二月份,Natilus计划在旧金山湾测试一个9米翼展的小型原型无人机的水上滑行能力......

研究人员融合人类与AI的创造力 显著提高了深度学习的表现
研究人员融合人类与AI的创造力 显著提高了深度学习的表现

[2019-10-12]  由加拿大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主席、滑铁卢大学系统设计工程教授Alexander Wong领导的一个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紧凑型神经网络家族,可以在智能 ...

谷歌宣布搜索算法重大升级,用BERT模型理解用户搜索意图
谷歌宣布搜索算法重大升级,用BERT模型理解用户搜索意图

[2019-10-26]  谷歌刚刚宣布,其搜索引擎的核心算法正在进行一项重大升级,这项升级可能会改变10%的搜索结果排序。此项升级应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BERT ...

瑞士研发出微型机器人集群 可像蚂蚁一样互相交流并协同工作
瑞士研发出微型机器人集群 可像蚂蚁一样互相交流并协同工作

[2019-07-12]  EPFL(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受到了蚂蚁的启发,开发了一款仅有10克重的小型机器人:他们可以相互交流,分配角色并完成复杂的任务。 ...

[2018-01-26]  纽约时报的报道,德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长约七分之一英寸的机器人,首先看起来不过是一小块橡皮条。然后它开始移动。机器人走路,跳跃,爬行,滚动和游泳。它甚至爬出......

改变保险市场的格局:无人机如何通过更快的估算、响应时间和利益交付来使消费者受益
改变保险市场的格局:无人机如何通过更快的估算、响应时间和利益交付来

[2018-12-08]  市场研究公司IHS Markit预测,到2020年,专业无人机市场将通过农业,能源和建筑等行业利用测量,制图,规划等技术实现77 1%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与此同时,消费者无人......

搭载人工智能的太空机器人CIMON 2乘SpaceX抵达国际空间站
搭载人工智能的太空机器人CIMON 2乘SpaceX抵达国际空间站

[2019-12-09]  12月5日,搭载人工智能的太空机器人西蒙2号(CIMON 2)乘坐SpaceX火箭Dragon货运舱,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前往国际空间 ...

机器人iCub作为嵌入式AI的标准机器人研究平台的重要性
机器人iCub作为嵌入式AI的标准机器人研究平台的重要性

[2017-12-24]  机器人的研究在过去10年中得益于一个具有嵌入式人工智能(AI)的标准化开源平台——人形机器人iCub。iCub最初在意大利被创建,如今在欧洲、美国、韩国、新加坡和日本的实验室......

本周栏目热点

[1970-01-01]   这可能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职业之一,我们从职场角度为你解读如何成为 大数据 工程师,以及它的职业发展 ...

从Facebook社交媒体情绪实验看大数据道德困境

[1970-01-01]   今年曝光的Facebook私自进行社交媒体用户情绪实验的新闻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这把很多数据实验卷入到社会 ...

大数据时代的美国隐私权保护制度

[1970-01-01]   2014年5月,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发布2014年全球大数据白皮书 ...

那些年,曾经被我们误读的大数据

[1970-01-01]   如今,业界和学术界一直在热议大数据,不管是学术圈还是IT圈,只要能谈论点儿大数据就显得很高大上。然 ...

未来农业将在田里处理大数据

[1970-01-01]   基普·汤姆(Kip Tom)是第7代家庭农场主,他的农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和大豆,他同时也在进行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