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目前大数据的火热程度可见不一般,大数据真的创造如此高的价值吗?或者说创造价值的范围有那么广吗?以置于在很多三线城市的运营商都在做大数据项目。实践经验中发现,实际投入成本远远大于其中收益。还是说有非直观的,隐性的价值?
如果是泡沫,还能持续多久,破灭后会是一翻什么行业景象?
来自知乎网友何明璐的解答:
这个问题要分布对待,里面有泡沫,但是也有实实在在取得业务价值的案例。那这个问题如何来诊断和分析。
我们看到,对于大数据这个概念没有出来之前,其实对于大型电商平台,电信运营商,包括大的金融行业已经在做类似大数据方面的事情,以解决海量异构数据下的实时性问题。这些都有明确的业务场景驱动,用传统的一些技术解决起来困难,针对这些有明确业务场景驱动的项目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泡沫。可以看到的是大型的电商平台,运营商或金融机构立项或研究做的,解决内部大数据场景下问题的的项目,基本还是有实际的业务参考价值。
还有一种就是完全是迎合大数据概念的,本身就不存在需要大数据的业务场景,由于大数据炒的火热,原来存在的各种应用都冠以大数据的名头。但是当仔细分析后发现一个是本身不存在大数据标准的业务场景,一个是我们提出的目标本身就是虚拟的并不是真实客户需要的目标。对于这类项目存在极大的泡沫。
来自VC Kevin Sure的回答:
有一定泡沫.
Michael Jordan(不是打篮球那个)的答案
先说说他讨论这个问题的资格。作为IEEE fellow,伯克利的Jordan教授是机器学习世界范围内最被尊敬的专家之一,在2013年还被邀请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对相关领域的报告里作序总结。
这里有全文:Machine-Learning Maestro Michael Jordan on the Delusions of Big Data and Other Huge Engineering Efforts
他观点的骨架:
1. 目前的大数据给出的结果可靠性太低,如果急于应用到实际中,就好比是土木工程都没学好就开始造桥,结果只能造出“豆腐渣工程”。
- 一大波“false positive”(假阳性)正在接近,因为数据增长的速度不够支撑我们把大数据到处乱用的欲望
- 作为一个科学,不够严谨(原文是“没有error bar”)。不像造桥的土木工程,经过多年的积累,明确地能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情况可以造,什么不可以。而大数据没有。
2. 目前在computer vision领域进展还很小
- 只能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识别,比如人脸识别这样非常具体的引用(虽然这个不是直接说大数据,但是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真正做到万物都sensor还很远,大数据的采集能力终究还是有限的)
3. neural network根本和人脑的neural network不是一回儿事,我们对大脑的理解根本没到可以引用到计算机科学的程度
- 现在deep learning所采用的back propagation技巧,明显不是大脑的运作方式
- network的结构都完全不同,什么对数据的模糊性处理已经达到人脑的境界云云,主要是媒体扯谈
对他观点的总结:
有些媒体为了让公众容易理解打了些比方,但是这种比方造成了太多误解,进而造成了太多hype(夸张的大肆宣传)。大数据还是一个没有足够严谨程度的科学,可能有一定的概率做出一些有用的预测,但是使用不当,过分过早地依赖,则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很多时候大家过早对一个技术爆发热情,寄希望她可以改变世界,如果短时间没有成果,有可能热情一下子转冷又觉得这是个错误,加速抽离给这个技术的资源。显然Michael很担心现在公众对这个技术的热情,并不是基于对这个技术的理解,从而有可能会经历这样的态度转变。但是他认为这个领域是现实存在的,很多重要的应用,假以时日,是会创造价值的。但是现在很多媒体宣传,甚至投资行为,都是泡沫。
最后他觉得,如果他有10亿美元,一定会投入到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里面去。毕竟这是人机互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