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厂家为了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可以获取数据。这里面其实是一种信任感,也是一种契约关系,比如说厂商取得这些数据之后,不能在消费者没有认知的情况下向第三方披露。
机智云作为平台则是代表着厂商来服务消费者,因为服务器是我们在运营。如果消费者不愿意,理论上我们和厂商都拿不到这些数据。
当然,如果你没有契约精神,消费者就会对你不信任,你获取的数据就可能成为泄密的通道,比如直接卖给保险公司。
但是,这里面是可以双赢的。厂商拿到的消费者数据,作为一个群体可以进行商业上的优化。比如一个智能净水器厂商掌握的数据,可以用来调研某一个区域水质水平。这没有侵犯用户隐私,也没有违反与消费者之间的契约。然后,这种关于某个区域水质的信息,在商业化可以进一步套现,比如与自来水厂合作,或者为相关的健康公司提供价值。
当下的关键是普及
《21世纪》:你们盈利模式中,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是为厂商提供云平台的服务费。另一方面应该也包括对你们不断累积的数据仓库价值的二次开发。目前这方面有什么应用案例?
黄灼:我们是智能硬件连接上 互联网 的第一站,我们为厂商提供的服务有很多是基础的、共性的。当然再往上想,还可以挖掘很多个性的服务。比如说能源管理,目前可以触达的厂商包括AO史密斯等热水器厂家,及空调厂商,这些都是耗能大户,我们不光知道设备的功耗,还能进行管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与做电源插座的企业合作,为他们的产品价值提升带来帮助?
所以,机智云不是卖数据的,数据都是一堆1和0,别人买去也没意义。 物联网 的本质是基于智能硬件的数据提供新的服务,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我们作为一个服务平台,能够为不同的服务提供商进行撮合,就像智能手机里的应用商店一样。
举个例子,Google收购的Nest,它有一个温控器产品,卖129美金,料很足,硬件本身难赚钱。它盈利模式的一部分就是通过智能提醒消费者,在用电高峰时调高空调所设定的温度,避免电网瘫痪,从而获得来自电网的补贴。
再比如,一个智能电饭煲,售价可能很低,接近成本价或比成本价还低,但卖出去之后可以提供食材的供应,比如有机大米、蔬菜,通过服务来达成利益。这时候,制造业就变成服务业了。
数字化之后,服务的可能性出现了,消费者是可以为服务付费的。小米的估值并不是以它所销售的小米手机为基础的,而是它背后的服务。
我们平台上这样的服务提供商越多,就形成了一个提供服务的市场,我们就可以在其中承担撮合交易的角色。
《21世纪》:羊毛出在猪身上,目前还有哪些领域可以想象?
黄灼:再比如说健康管理。现在我们的医疗是被动的,出了问题再去医院。那通过类似智能手表的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我们的心跳、血压、血糖等,在有异动之前就可以提前解决问题。
可以想象的领域很多。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这个产业还处在早期阶段,这些智能硬件产品所搜集的数据无论在可靠性还是在规模上,距离提供大规模落地的服务还有距离。
现在大家都是在做实验,做闭环,各个环节都还在努力,这需要时间。量不够大的时候,提供服务的人也赚不到钱。当下最关键的问题是将智能硬件普及起来,这也是目前机智云的方向,不仅将现有产品智能化,还能孵化出更多的新创智能产品。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推出了针对智能硬件开发者的开发板GoKit,在上面集成马达、Wifi模块、红外光感、温湿度等传感器,让开发者快速实现智能硬件的原型开发。
只有智能产品越来越多,维度越来越多,提供服务的可能性才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