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最早的耕种记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农业关乎国计民生,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将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放在重中之重。一直以来,中国的农业遵循着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小农经济”模式为主。农民收益不高、缺乏稳定性,生产过程中基本上“靠天吃饭”,生产决策缺少科学分析和依据。
要想解决当下中国农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要让这个传统行业注入新的血液。迈入信息时代,传感器、 物联网 、 云计算 、 大数据 以及 互联网 ,它们的出现和应用发展彻底颠覆了传统农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手工劳作方式。使农业告别从前粗放式的传统生产模式,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迈进。农业生产因此获得了类工业的产业属性。
大气候农业AIRAG的联合创始人、CEO易丙洪先生表示, 大数据 时代下的农业是智能又高效的。 大数据 将彻底渗透农产品从耕地、播种、施肥、杀虫、收割、存储、育种、直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不仅面向农村和农民,同时也面向市场和消费者,帮助农业实现跨行业、跨专业、跨业务的发展。
大数据 会给农业带来哪些改变?以大气候农业AIRAG自主研发的高 科技 农业硬件产品“农眼”为例。“农眼”大气候农业是世界上目前集成化程度最高、体积最小最轻便的农业网络实时监测系统,它将信息时代的 云计算 技术、 物联网 和 大数据 完美渗透进农民的生产生活,给既有的农业生产模式带来了三个方面的质变。
首先,实时监测系统可以全面监测农产品的生长情况。从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只能凭借农民的肉眼感知和个人经验。农民需要寸步不离田间进行检查。而“农眼”的诞生,完美替代了人工的检查。它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24小时实时监测田间每一寸土地每一株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从虫害、湿度、到田间气候、土壤品质等数据都可以实时更新、传递给农民。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自己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其次,预测分析系统可以直接指导农民的农业生产决策。过去,农民对于“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往往缺乏科学依据。“靠天吃饭”、“有什么种什么”的生产模式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而 大数据 时代下,农民完全可以从数据中找到最有利的生产决策,告别盲目。“农眼”背后庞大的 数据库 同时开放给农业 科技 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可以依据数据给出科学有效的种植建议,政府部门可以依据数据和市场价格波动进行宏观调控,农民也可以基于数据制定下一年的生产计划。
最后,数据共享模式可以将信息传递采购方和消费者。食品 安全 问题如今越来越被重视。消费者和采购方在选择农产品的时候往往要求更多关于产品的信息。大气候农业AIRAG团队为此配套开发的只能客户端软件满足了消费者和采购方的需求。采购方可以通过客户端软件,即时看到自己订购的农产品的生长情况、种植方信息、农产品品牌信息等。而消费者只需打开智能手机的扫描程序,扫描产品溯源标签上的二维码,就能查到农产品的源头信息。农场负责人、农场地址、品种编号等信息一应俱全,真正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 安全 。
大数据 和农业的结合给这个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易丙洪先生表示,在不久的将来,大气候AIRAG还会开发出其他高 科技 农业智能硬件,让农业紧跟时代的发展。“旧有的农业模式正在被颠覆,而我们正在开创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