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早在2011年,密苏里大学和内布拉斯加大学合作建立了 无人机新闻实验室 ,专门研究无人机报道。怎么看待在新闻院校开设无人机新闻相关课程?
曹三省:新闻院校开设无人机新闻相关课程,这一定是一个应该鼓励的方向,目前国内也有很多院校已经把无人机新闻学作为一门课程或者一个专业方向进行开设了。
但与此同时,更需要做到的是所谓 名正言顺 ,真正把这些课程、专业与无人机的应用有效结合起来,并且还要考虑到技术本身的持续演进,推动教育教学体系的持续创新,因为一段时期内,无人机可能还叫无人机,未来技术的更新,无人机的概念也会随之拓展,例如今天, 空间 机器人 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热议。
信息社会宏大场景下新闻信息传播领域内的创新、新媒体的创新,使得传媒院校必须关注新技术、新思维、新方向。密苏里大学一直有着很好的口碑,素有 公立长春藤名校 的美誉,它在新闻传播教学与研究方面也是声名卓着。内布拉斯加大学也在和美国主要的无人机专业研发测试基地合作,贡献与飞行技术相关的力量,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跨界融合。
成立 无人机新闻实验室 的模式,可以供国内传媒院校参考。在国内,无人机的应用似乎呈现出了更为蓬勃的或者类似于 互联网 的井喷式发展的一种趋势,在 互联网 这样一个很开放环境中,中国的无人机应用、参与主体、模式都是非常丰富的。在此基础之上,我们也可以创新出自己的路径来,这是可以由我们实现良性推动的一个方向。
当无人机撞上 滥用门
年初,白宫惊现无人机,引起美国全国上下对总统 安全 问题的热议;紧接着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三名BBC记者因使用无人机,被瑞士警方以违反 安全 协议为由被扣留审问;甚至,无人机多次出现在飞机航道上,几近相撞。
无人机招惹的麻烦不断上演,社会普遍担忧,由于无人机价格逐渐走低,操作越来越傻瓜,人人拥有成为可能,当无人机的使用门槛和使用界限逐渐模糊时,对公共 安全 的威胁将会大增。对无人机滥用的担忧也是阻碍媒体大范围使用无人机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谁能关注使用者的 任性 ?FAA深知无法禁止无人机的使用,只能在试图规范使用目的和用途,并根据无人机使用用途严格规定了限制。因此,也有人呼吁: 消灭无人机吧!
记者:那么,如何扑灭大众的这种恐慌?国内航空管理部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应对这种状况的举措有哪些?
曹三省:这里面有一句说得很好 扑灭大众恐慌 ,其实 安全 包含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纯技术性的客观的 安全 性,一是主观的 安全 感。
首先我们需要在技术上提升客观的 安全 性,破除系统的 安全 隐患;其次就是从非技术因素的角度出发,引导大众消灭 安全 恐慌。正如移动支付起初遭遇质疑一样,无人机今天面临同样的情形。通过降低支付额度、推行社会化微支付等手段,我们可以慢慢培养用户对于移动支付的适应性,同时确保系统 安全 的情形下,使移动支付获得广泛应用。今天,无人机应用同样可以通过技术解决方案实现 安全 脱敏,获取大众的信任,比如针对隐私保护的图像实时处理技术等,在此基础之上,需要破除的就是大众对于无人机的过度 安全 恐慌了。
对此,在我国目前也正在形成相关准则,对无人机的飞行范围和重量进行限定,对于我国的媒体行业来说,规定相对宽松,如不超过飞行范围和重量要求,即使无证照也可以正常使用。
对于人的生理 安全 而言,现阶段无人机在作业过程中的重点保护对象是人的眼睛,实际上,目前小型无人机在机械层面的 安全 风险和螺旋桨无人机对人划伤的可能性都在降低。随着技术的推进,无人机的 安全 隐患会越来越低,同时这也需要航空管理部门出台一些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管。
未来,无人机和传统航空飞行很大的一个区别是,它和作为个体的人、乃至于人的群体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亲密,但近到什么程度是 安全 的,这也是我们现在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记者:在抢新闻与保护民众隐私之间,应当有个明确的界限,政府应当立法,新闻界也应当有所约束,这将是新闻学院及媒体都该研究并关注的问题。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曹三省:关于隐私的保护问题,在新闻领域其实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只不过无人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这种隐患。从新闻教育的角度来看,传媒学院应该引导未来使用包括无人机在内的新型采访设备的新闻学者具备更好的、更为完善的职业素养。
从媒体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刚性的行业准则。无人机在今天的大规模应用前夕的阶段上,很类似于汽车工业发展的早期,交通规则在汽车批量上路之后逐渐形成,交通 安全 隐患在规则的作用下不断降低,对于无人机的规范应用而言,道理是一个道理,路径也是相似的路径。
记者:相关院校也因为 安全 隐私问题受到 打压管制 :密苏里新闻学院于2013年接到联邦航空管理局的信,要求该校在航空管理局公布有关法规之前,不要将无人机用于新闻采访。对此,您怎么看待并权衡无人机新闻教育的发展创新与 打压管制 之间的关系?
曹三省:这里所说的 打压 绝不是单纯的打压,而是通过纠正其特定问题、从而引导其更为良性的发展。在国内,我们更加应该意识到这一点,由于信息社会对于人的认知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容易对某一事件形成放大效应,某一个事件发生之后,有时大家对事件误读所产生的效应反而超出了事件的本身。
合理的限定和校正,是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很有效的措施,限定不是抑制,而是扶持和引导;校正不是钳制,而是修正和优化。同时我们也不能 因噎废食 ,因为感受到一些限制就放弃了发展。类似于公共交通中长期形成的 警车鸣笛需要行人车辆紧急避让 这样的常识规则,未来无人机行业也应当形成这样一种模式,即针对新闻行业进行无人机采访,要能够让人从外观上一眼就能辨别出这是合法的新闻机构在进行相关采访,同时遵循相关的一些限定,使新闻机构利用无人机进行规范的采访作业。而这其实是容易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