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腐蚀防护与控制技术属于航空装备的重要技术领域,是未来航空科技和武器装备研制、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特别是飞机的腐蚀防护与控制,贯穿于飞机方案论证/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的全寿命周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结构腐蚀防护与控制技术是在腐蚀科学理论基础上,融合了腐蚀经济学、表面工程学、管理学、环境工程学等学科的一门新兴学科,还包括成套的腐蚀防护与控制技术、试验和检测技术、设计原则及其相关工艺、方法和标准。
随着越来越多的水上飞机得以应用,装备的腐蚀防护技术日趋精进。今年年底,“蛟龙”600即将完成总装,其良好的腐蚀防护技术满足了水陆两栖的特性,实现了应急救援、森林灭火、海洋巡察等多项任务功能,成为我国新一代特种航空产品代表作。
无人机研制生产
无人机发展的初期是为了纯粹的军事用途,上世纪 80 年代,民用无人机开始尝试应用,主要用于喷洒农药、森林防火、地震灾害评估等领域。近10年来,随着无人机移动终端的兴起,芯片、电池、惯性传感器、通信芯片等产业链迅速成熟、成本下降,使智能化进程得以迅速向更加小型化、低功耗的设备迈进。如果说硬件成本下降解决了无人机“身体”的问题,那么飞控系统开源化的趋势无疑是解决了无人机“大脑”的问题,从此无人机不再是军用和科研机构的专利,全世界的商业企业和发烧友都加入了无人机系统设计的大潮中,引爆了民用和消费无人机,带来了大众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兴起。
根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预测,2015年全球民用无人机销量将达到40万架,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目前,我国约有170多家单位在生产无人机,未来整个无人机市场的规模将超过千亿元,无人机产业蓬勃发展,未来飞入千家万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工业机器人应用
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如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形容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机器人自上世纪60年代兴起,目前占全球机器人市场总额的80%,主要服务于集成组装。数据显示,我国既是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但目前我国机器人应用量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机器换人还有着巨大的潜力。
12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明确将工业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之一,要求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
目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工业机器人和AGV自动导引车、求援与反恐移动机器人、五自由度高压水切割机器人、激光加工机器人等多项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创造了我国机器人事业的多项第一;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机器人技术不仅在各地被采用,而且在航天领域取得突出应用成果;中广核公司研制的多项核电站机器人也在核电建设中被成功应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机器人自动化领域的龙头企业,全球排名前三,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洁净(真空)机器人多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封锁,大量替代进口。
新型直升机发动机与动力传输系统无轴承旋翼是第四代直升机的重要标志之一,该技术大幅度简化了直升机旋翼连接部分的结构,采用复合材料取代了传统旋翼上的轴承部件,具有操纵功效高、敏捷性好、可靠性高、维护简单等优点,是旋翼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国际上许多先进直升机都采用了无轴承旋翼构型。
6月,安装无轴承旋翼的直11型验证机悬停飞行取得成功,标志着中航工业直升机所完成了国家863课题规定的装机考核,无轴承旋翼研发获阶段性突破。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