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现在不少人反过来却以“心”与“情”来衡量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 再聪明也没有情感,只是机器而已。”由此倒可以想起中国的“心”,要“用心”思考、做事,乃至要有一颗“中国心”。眼下, 人工智能 界也开始讨论,要走“强” 人工智能 进而“超” 人工智能 之路。由(深度)情感计算[4]架起情感与智能的桥梁。究竟是否该赋予阿法狗以“情”以“心”?
李世石表示再也不想与阿法狗下棋[5],“因为我和它完全没有感情交流,虽然此前做过很多设想,但在实际的比赛里,我的压力是超越大家想象的。和没有感情的机器对弈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在人机竞赛过程中,人类的情绪和欲望不是一个加分的能力。机器为什么要百分百地模仿人类?如果在未来的人机对抗中,情感不能加分而是减分,那么机器的“冷酷无情”就不是缺点而是优点。说到底,为什么阿法狗一定要有“赢棋之乐”,进而, 人工智能 为什么一定要以人类为参照系,为追赶的目标?我行我素,剑走偏锋。必须要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思路,唯其如此才能预见危机。
凯文凯利建议:随着 人工智能 的发展,可能要设计一些手段阻止它们拥有(自我)意识,而当我们宣传最优质的 人工智能 时,很可能给它打上“无(自我)意识”的标签。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请上帝照看人的灵魂,我来照看人的肉体(米开朗琪罗)。人,照看自己的灵魂,做出决策;机, 人工智能 从事计算,提供决策的依据和选项。凯文凯利认为,如果现在人类充分利用这尚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发言权的三五十年,那么在奇点人中的心脑关系,就可能是人主情商,机主智商,人机合一,实际上是“人心机脑”。未来的情况可能会是这样,奇点人既可以结合均衡心脑双方,也可以心脑分离,把智能发挥到极致,以及在多种模式之间自由切换。
对人性的基本判断:人是自利的,以及人是有限的。 人工智能 正是在这两点超越人类。没有自我意识意味着无所谓“自利”,而在时空上无穷无尽的 大数据 和超凡脱俗的计算能力则超越“有限”。
2.形式与质料
亚里斯多德把一切存在归为由质料与形式所构成的谱系。谱系的一端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质料,没有形式;随后形式日渐丰富,直到另一端只有形式,没有质料。没有形式只有质料,对应于宇宙大爆炸前的奇点。在随后的谱系中,由螺旋式演化和发散-收敛周期的推进,形式越来越复杂多样可变。自然界演化到人类,意识在相当程度上摆脱物质的羁绊,可以“插上金色的翅膀”,但还是离不开大脑,特别是意会知识(tacit knowledge)。 人工智能 更为自由,可以在包括人脑在内的各种质料之间迁移;虽然还要有碳基和硅基等作为载体,但存储方便读取自由。奇点人依然是形式与质料的结合。趋势是,奇点人的形式将进一步摆脱质料的羁绊,以寻求更大的自由,在云中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