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表示,一年以来包括语音识别、自动驾驶在内的全球专用人工智能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与
应用
依然任重道远,可以用"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有专才无通才"这四句话描述人工智能的现有水平。
人工智能简单缩写就是AI,简单来说就是机器、计算机拥有人的智能,这个概念是在1956年在美国的一个会上提出来的,到今年8月28日正好是60年。
在当日由宜信、华创资本及《商业周刊中文版》联合主办的“2016硅谷对话北京”大型论坛活动中,人工智能峰会吸引了近千与会人员的关注。人工智能峰会主持人为宜信财富投米RA首席技术官胡金辉,参加讨论的几位均是国内AR增强现实、语音识别、自动驾驶、图像识别以及
智能机器人
领域当之无愧的大咖,他们分别是量风台创始人、CEO廖春元、云知声CEO黄伟、盛开互动CEO曾祥永、慧眼科技创始人&CEO单霆、赛格威
机器人
创始人蒲立。
机器学习算法的突破进展,在图像识别这个方面也是突飞猛进,图像识别就是让计算机能够识别场景当中有什么,在哪里。具体讲,包括人脸识别和物体分类、物体检测这些最新的算法,在测试题上已经达到了超越人脸准确性很好的成绩。这是最新的技术上的进展。
胡金辉:要不要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本人也是做图像识别的,比如说咱们在座的有很多美丽的女士,你看到对面的女孩穿的衣服很漂亮,我拿手机一拍就可以识别它这个衣服是什么牌子,能做到吗?
曾祥永:能做到了,预先我们要做很多同款服装的数据,包括橱窗的数据和真人穿着的数据,可以做到的。刚才提到的技术在测试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现实世界很复杂,今天的环境有很多光线和不同的背景,都会影响实际应用的准确性。
另外,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技术,运算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相关的算法要经过大量的优化和效率方面的提升,才能够在低端设备上和主流设备上运行。大家知道图像数据比语音数据大得多得多,现在还有一个趋势就是专用的芯片,就是基于深度学习的芯片,一些大公司和创业公司都在这个领域发力,这也是一个技术趋势了。从我个人而言,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在做应用和智能机器人的
图片
识别技术,比如说针对家用场景当中的常见物品,搜集了2000类相应的图片、数据进行了深度学习的训练,包括我们吃的、用的、家电、家具、玩具,包括经常用的电子产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机器人进入家庭成为家庭的新成员,机器人还要能够认识家庭里面的人,还要能够认识家庭里面的物。
胡金辉:机器人可以用在智能机器人上,可以像服务人员一样,就不用请阿姨了。
曾祥永:有可以做家务的,擦地擦窗的,还有陪伴的,还有进行娱乐的,我刚才讲的人工智能的意思,解决专用问题上已经做到了可达应用的阶段,但是通用的人工智能还需要时间。刚才我讲到了2000类相应物品的识别,现在做到了比较好的精度了。
让机器人为你取快递
为时不远了
胡金辉:下面有请蒲博士,你们非常炫酷的平衡车机器人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蒲立:我今天想通过这个智能机器人做的方向,分析两个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第一个趋势就是人工智能研究范围的扩大,最初的图灵测试,我没记错的话是1950年提出的,测试的范围非常小,只测试了人做推理和学习方面的能力,不管是从视觉、语音方面的测试很少,更不用提人移动的能力了。
人作为智能体这些能力非常重要,我们看到过去的10年、20年的范围内,人工智能的范围是在扩大的,不光在推理、学习方面,也在于语音、在于视觉、在于人的移动方面,这些人力的扩大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今天发现人工智能不再是高高在上、云端存在的推理学习的东西,而是真正大家接触到手机上运用的东西,这是过去10年、20年的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语音,通过计算机视觉这些方面是获取了物理世界当中的这些信息,然后再通过我们的大脑去处理这些信息,其实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要模拟人这个智能体各种能力的话,还缺一步,要把思考的结果反馈到物理世界当中去。其实作为这个方面,机器人是一个天然的载体,人工智能的载体,能够把结果实实在在地反馈到物理世界当中。举一个例子,亚马逊的仓库里面已经使用拣货的机器人,以后通过人工智能告诉操作人员说你把货从这个地方拣到另外一个地方,现在通过机器人完成这个事情。
赛格威机器人其实想实现的事情是想把这样的能力,人工智能在物理上的体现搬到生活当中,不光是仓库里面应用,我们想通过机器人的语音、视觉、推理能力想让人说赛格威机器人你把这个文件送到另外一个办公室的王总那儿去,或者说赛格威机器人帮我去楼下取个餐,在物理事件中做一个事情,背后的驱动力是人工智能。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人工智能是民主化,大家手机当中用到了这个东西,潜移默化的大家非常密切的使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好处了,现在硅谷、Facebook这样的企业推进计算机教育领域的民主化,在全世界各地资助非营利组织教大家编程,教大家人工智能的概念,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每一个人,每一个消费者对这些概念,对它背后的原理更加熟悉,会知道人工智能到底什么意思,知道我们人工智能预测未来优势在哪里?现在这个阶段局限在哪里,消费者使用这些产品的时候,不但是被动地接受产品,而是更加主动地要求各个公司去使用这个能力,这是未来10年我们看到市场的变化。
热潮下的冷思考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在日前举行的2016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人工智能的全球化热潮下,产业化应用蓬勃发展,但发展的同时要保持冷思考。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多机遇,未来要推动行业利好政策落地,发挥互联网大国的优势做大做强智能产业。
但他同时认为,在人工智能热潮下还要保持冷思考。智能机器人、认知专家顾问等技术发展虽然处于膨胀期,但切记不要跟风。同时,在科研领域仍要苦练内功,此轮深度学习技术的成功不是理论方法的突破,而是在
大数据和大规模计算资源驱动下基于基础理论的技术突破,所以深度学习依旧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尤其是在任务的切换、对环境变化的自身完善和对小样本的举一反三等方面,人工智能与人类还是相差甚远。
他说,一年以来包括语音识别、自动驾驶在内的全球专用人工智能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与
应用依然任重道远,可以用“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有专才无通才”这四句话描述
人工智能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