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吧机器人网 » 技术 > 人工智能 > 正文

当人工智能去写武侠小说、网络小说、乃至唐诗宋词…

  当下,最热的科技概念无疑就是「人工智能」。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从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震惊,再到现在的叹服。我们不仅在议论「人工智能能干些什么」,更在心里嘀咕:我们的职业还能存在多久?

  不过,在热议之外,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大多数人如同盲人摸象,仅仅只有一知半解。至于其内部的工作原理,一般公众更是一无所知。由于巨大的技术障碍,舆论对于人工智能仅仅停留于「高深、前沿、无所不能」的印象,而无法对之进行深入解析。公众的怀疑、震惊、叹服等等心态,说到底都是无知的体现。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打响自己的「职业保卫战」之前,让我们解剖一只麻雀,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是如何思考的,它到底有什么能耐,又有什么缺陷。

  我选取的麻雀是写作。

   机器人写作思路

  语言是人类的关键特征,它不仅是人类区别于动物,也是人类区别于机器的独特能力。鉴别机器是否具备人类智能的「图灵测试」,就是以语言为考察指标的。
\
  NLP

  NLP(Natural Language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是一门研究如何让机器理解人类语言、写出人类文字的学科。这门学科有两种主要思路。一种是「符号法」,由人工建立语言的模型,提炼出语言的语法、词法,标注每个单词的含义、词性,然后教会机器这套原理,并让它根据语法去写文章——这种方法你一定很熟悉:不就是背单词、学语法、然后写作文吗?对,这就是我们在学校里学英语的方法。

  另一种思路是「统计法」。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不同,这种方法更注重「自学」:扔一大批文字给机器,让它自己去寻找语言的规律,自己去尝试写作。

  这种方法其实我们更熟悉。每个孩子不都是这样学习母语的吗?没有哪个父母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动词、什么是疑问句强调句,孩子只是天天听、天天说,自然而然就掌握了一门语言。

  当然,「符号法」与「统计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大多数 NLP 算法都同时包含两种思路。只不过在计算机发展的初级阶段,无力提供「统计法」所需要的大量计算资源,一直都是「符号法」更占上风。直到近十年以来,随着计算能力的大幅提高,尤其是深度学习理论的崛起,「统计法」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 应用 。

  一般认为,深度学习是通往真正人工智能的重要一步,如今声名鹊起的 AlphaGo,即是基于深度学习理论而设计的。它并不理解围棋中诸如「势」「厚薄」等种类繁多的术语,它只是学习了大量棋谱,从中总结出了围棋的规律,最终击败了众多高手。AlphaGo 取胜后,聂卫平一度苦思而不得其解,AlphaGo 团队中没有一个围棋高手,为什么能打败世界冠军呢?其实,这就是聂卫平还停留在老师带学生的思路上。老师带学生,学生很难超过老师的高度,而 AlphaGo 是自学成材,不仅超越了顶尖的人类高手,还自创了许多精彩的招式。在人机大战后的春兰杯、围甲联赛中,人类棋手也开始应用 AlphaGo 所创造的定势,「AlphaGo 流」迅速被围棋界所承认、吸收、并发扬光大。

  卡帕西模型

  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也有一个著名的深度学习模型:卡帕西模型。

  斯坦福大学的安德烈·卡帕西(AndrejKarpathy)是深度学习领域的知名人物。2015 年 5 月,他设计了一个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 NLP 模型,并将代码公布在 GitHub 上。

  这个模型非常精炼,只有几千行的代码量,任何一个具备基本编程功底的工程师,都可以看懂代码并且下载运行。但模型的功能却非常强大,它没有设定什么语法,也没有什么单词库,更没有指定只能处理英文、法文、或某一种特定语言。它唯一的要求,只是文字输入。你喂给它大量的文字段落,它就会用递归神经网络分析段落,寻找出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所有文章说到底,不过是文字的排列组合,从数学角度而言,也就是一种文字的序列。如果计算机能够破解这个序列,掌握其规律,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它也能够生成这样的序列,写出一篇类似的作文。

  理论非常简单,实战效果如何?现在,让我们假设有一个 机器人 ,装备了卡帕西模型,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中文小说家,他的表现会怎么样呢?

   机器人的小说家之路 「全庸」学金庸

  首先,要找一个学习范本。机器人找来的是中文世界最成功的流行小说:金庸的《射雕英雄传》。

  机器人学习了一遍教材。《射雕英雄传》只有八十万字,学起来不费多少时间,一台普通的台式机,只要五六秒钟就可以学完。然后,机器人写出了如下文字:
\
  呃,完全不知所云,是吧?

  机器人所生成的文字,只是一些单字的随机组合。显然,他还没有找出任何文字的规律。此刻的机器人,如同一个初生婴儿,只会发出一些毫无意义的音调,完全不知语言为何物。

  幸好,机器人有的是时间,他最擅长的就是重复性劳动。不过一分钟时间,他又学习了十遍,再次交出一篇作文:
\
 
  还是看不懂。不过,比起上一篇也有进步,机器人写出的字不再是随机的,而是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字,如靖、黄、锋、全真等,都是书中主要人物的名号。可见那位婴儿正在注意聆听周围的语言,开始牙牙学语了。

  机器人继续成长。十多分钟后,他已学习到一百遍:

\
 
  这篇作文里的标点符号大幅增多。虽然其用法一塌糊涂,比如引号放在冒号之前,还常常会连用两个标点符号。但看来机器人已经意识到句子的存在,试图用句子来组织文字了。

  当机器人学习到一千遍:
\
  这篇作文简直是令人惊喜,就好像不知什么时候小孩子突然学会了说话,机器人对语言的领悟也突然有了一个飞跃。

  最明显的变化是,他识别出了常用词汇,人物名字全部写对,连《九阴真经》也认识了。

  更了不起的进步,则是机器人学会了句法,他会用标点符号了!每句话用逗号分隔,用句号结尾,双引号一一对应,而且全都位于冒号之后。

  同样,他领会了「主谓宾」的句法结构,每句话都是以主语开头,后接人物动作。他也识别出了许多词汇的词性,并把它们放在正确的位置,形容词位于名词之前,副词位于动词之前。

  总体而言,这篇文字还是看不懂,但是已经顺眼很多,开始像一片真正的人类文字了。可以说,现在机器人的语言水平相当于一岁多的孩子,能够磕磕碰碰说几句话了。

  这充分显示了机器学习的威力。在没有预设任何语法库、词汇库的情况下,机器人愣是通过反复学习,掌握了人类语言的规律!

  再接再厉,机器人学习到一万遍:
\
  很遗憾,一万遍的学习并没有带来明显进步,这次写出来的作文跟上一篇区别不大,仍然不太通顺,也仍然是词法、语法基本正确,而句子的含义还是让人无法理解。

  机器人不知道什么叫挫折和放弃,他继续埋头苦干,又学习到十万遍。但这一次,他的文字依旧没有起色。新的一份作业,通顺程度还是跟一万遍的一样。

  坚持一天一夜,当机器人学习到上百万遍,又交出若干份类似的作业,我们不得不失望地发现,机器人的金庸之路到此为止,他的《射雕英雄传》没法写得更好了。

   「吉龙」学古龙

  不过,世界很大,中文作家除了金庸,还有很多。机器人又踏上古龙之路,学习了数万遍《古龙全集》之后,他拿出一份习作:
\
  新的学习结果很有趣。熟悉武侠小说的朋友都知道,同为武侠大师,金庸、古龙的风格却是迥然不同。实际上,他们二人只不过恰好都写了武侠题材而已,从文学理论来看,金庸是一个古典作家,而古龙是一个现代作家。

  而机器人的模仿之作,也明显能看出两位老师的风格差异:

  古龙的段落更短,一般一段就一句话,而金庸的一个自然段通常包含许多动作和对话;古龙有更多心理描写,他的语言更现代,而金庸就显得古汁古味;古龙喜欢装逼,人物语言总是酷毙,恨不得不用动手,一开口就把人噎死。

  作为人类,我们可以评论,机器人的作文还不是很通顺。然而神奇的是,他一不懂词汇,二不懂语法,更不了解句子含义,不认识金庸古龙是谁,但他却照样表现出了人类作家的细微差异。他所写出的作文,同样具备段落短、语言酷、深入人物心理这些典型的古龙式文风。

  这就是机器学习的威力所在,他不再需要人类专家去煞费苦心地提炼模型,他自己就能从材料中总结出模型。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大进步。以往,科学发展的典型流程是,开普勒这样的科学家观测、实验、收集数据,牛顿这样的科学大师研究、发明科学体系。而今后,我们或许不需要、至少是不那么依赖牛顿级别的天才,只要有一批开普勒提供数据,计算机就能帮我们完成最后的临门一脚,挖掘出人类想象不到的科学规律。

  再审视一遍作文,我们还可以看出,同样是模仿之作,「吉龙」也比「全庸」写得更加通顺一些。结合机器学习的特点,我们不难找到原因。首先,机器人学习的两份材料样本,一个是《射雕英雄传》,八十万字,另一个是《古龙全集》,高达一千七百万字,是前者的二十倍。这方面机器和人是一样的,都是学得越多,写得越好。

  另一方面,古龙的语言也比金庸简单,他的句子短,段落短,语法结构也较为简单。《射雕英雄传》篇幅不长,却用到三千多个单字,而厚厚的《古龙全集》,才用到两千多个。可以说,金庸小说的复杂性较高,更有利于人类审美,而古龙小说的规律性较强,更有利于机器人学习。

  机器诗人

  为了验证这个设想,机器人第三次踏上学习之路。这一次,他学习的是规律性要求最高的中文作品:《全唐诗》。
\
  果然,机器人写出了一手漂亮的唐诗。以第一首诗为例,遣字造句像模像样,「花开」对「风吹」,人类诗人也不过如此。格律按古声为: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算是相当工整。唯一的缺憾,就是还没有押韵。

  从意境而言,这首诗生动形象,浅白明晰,自然流露出的那份性情,也颇有几分唐诗的风流味道。

  其他几首诗,或是五言,或是七言,格式也都整整齐齐。虽然不全通顺,但奇妙的是,却大都能够读出一种独特的诗味。

  这大概要归功于诗歌的艺术特色:重视语言的独创性、多义性。越是不符合惯例的诗歌,越是具有独创性,越是具备想象的空间。

  前面我们已经总结出,机器学习的长处,在于从大量数据中寻找特征,总结模型。短处则是他并没有真正理解数据,他只是按照自己找出来的规律,似是而非地写作。这里,写作唐诗宋词,正好可以扬长避短。

  古诗词有明确的规律,只要读得够多,机器人可以准确地提炼出平仄、韵脚等规则;另一方面,古诗词强调意境,强调联想,看似不合道理的汉字组合,被机器人放到一起,反而别具一番风味。

  如今网上有许多写诗软件,或许就是这么来的。

  机器人写网文

  经过三次考试,机器人的写作水平大致暴露在我们眼前。看起来,除了唐诗宋词,他似乎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那么,只要你是写现代文的,是不是就可以松一口气呢?

  不一定。

  也许,写作正经文章,机器人还差一口气。但是,不那么正经的文章,机器人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以最著名的网络小说之一《斗破苍穹》为例:
\
  这篇作文读起来仍然不太流畅,但相对金庸古龙的模仿之作而言,却算得上大体通顺,至少,大部分句子都读得懂了。似乎机器人一旦学习网络小说,就突然悟性大增了。

  为什么呢?难道网络小说就特别适合机器写作吗?

  答案是 YES。从语言文字而言,古龙比金庸单薄,而网络小说又比古龙大大地单薄。前面提到,《古龙全集》用到两千多个单字,这已经比《射雕英雄传》少了许多,而《斗破苍穹》用到的单字,只有可怜的一千多个。

  简单的对比就知道,古龙写作二十多年,也才写到一千七百万字,而《斗破苍穹》只花了两年,就写到六百万字,其中灌水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简单、稀薄的文字,或许会被真正的作家所鄙视,但这却是机器人最喜欢的。越是单调重复,他越是能找出规律,模仿出类似的作品。也许,用不了多久,网络写手就会发现他们多出一个高产、全能、永不疲倦的竞争对手。

  机器人局限与人类训练师

  好了,现在我们大致知道,当机器人谈论写作时,他们在谈些什么。就卡帕西模型而言,他有一个天花板。他能够描绘出一种外表类似的文字风格,但却无法写出真正让人理解、让人心动的文章。

  只要你不写唐诗宋词、不写网络小说,暂时可以放心了。目前机器人的语言能力,也就跟一两岁孩子相当。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永远追不上正常人类的智力。如前所述,卡帕西模型非常简单,只有几千行代码,也没有语义库、词汇库的定义,是一个纯粹的「统计法」模型。它主要是用来展示递归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教学意义更甚于实用意义。实际应用中的商业化语言机器人,远远比它复杂和强大得多。

  另一方面,也许你已经注意到,卡帕西模型的语言能力之所以上不去,是因为跟真正的孩子学说话相比,他还缺乏最重要的一环——外部反馈。

  孩子学说话不仅仅是听,更重要的是说。语言学家指出,婴儿需要在母亲怀里亲密互动,需要与父母一起玩耍游戏。孩子每一句有意无意的吚吚唔唔,都能得到父母的回应与反馈,这种情境对于学习语言是最有利的。让孩子每天看电视,虽然他也听到了大量的对话,但由于缺乏双向沟通,孩子仍然无法习得正常的人类语言。

  2015 年 3 月,微软推出对话机器人 Tay。她能够学习、模仿用户的言论,采取用户喜欢的语言风格进行对话。Tay 立即引起了用户的兴趣,大量用户蜂拥而上,用各种出位言论训练她,试图诱导机器人突破下限。结果,在无数粗俗对话的刺激下,只花了一天功夫,Tay 就变成了一个满口脏话、辱骂用户、鼓吹纳粹的不良少女。

\

  微软不得不将 Tay 紧急关闭。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说明了对话在语言学习中的威力。如果机器人能够与人类频繁互动,从人类的反馈中得知什么样的句子是好的,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是对的,什么样的文字是美的,那么,他离真正掌握人类语言就不远了。

  这样的工作,谷歌、脸书等科技巨头已在开展。他们不仅有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用户,能够为机器人找到足够多的人类老师,进行足够多的训练。也许,谷歌和脸书的许多服务,已经是机器人在提供,只是用户并不知晓而已。我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在充当训练机器人的人肉材料。

  变革正在发生,未来无从知晓。对于文字工作者而言,人工智能仍然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


上一篇:加快AI产业落地 硬蛋实验室发布突破性K-系统
下一篇:人工智能之间可以发展出人类无法理解的语言
精选推荐
一个让深度学习惨败的通用人工智能领域——语境处理
一个让深度学习惨败的通用人工智能领域——语境处理

[2019-11-04]  Context是指用来解释一段给定文本或语句的来源框架,我们可以翻译为上下文或语境。维基百科将context定义为:*在符号学、语言学、社会学和 ...

受大脑控制的机器人
受大脑控制的机器人

[2017-03-21]   想让机器人做我们想做的,首先,他得全面地了解我们。通常,这就意味着人类需要要付出更多。比如,教机器人复杂的人类语言或者把一项任务 ...

机器人灵巧手将成为智能机器人的下一个重大突破
机器人灵巧手将成为智能机器人的下一个重大突破

[2018-01-25]  计算机科学教授兼东北地区助手机器人实验室负责人罗伯特·普拉特(Robert Platt)说:“机器人手操作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想象一下,一个机器人可以在现实世界中用手去做事......

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AI驱动无人机挑战人类飞行员
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AI驱动无人机挑战人类飞行员

[2017-12-08]  随着无人机及其组件越来越小,效率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大,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让无人机自主飞行在半结构化的环境中,而不依赖于外部定位。 宾夕法尼亚大学在......

哈佛大学《自然》发表新驱动技术,让飞行机器人悬停且不受损伤
哈佛大学《自然》发表新驱动技术,让飞行机器人悬停且不受损伤

[2019-11-06]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他们开发了一种由柔软的人造肌肉驱动的机器人蜜蜂(RoboBee),这种机器人在撞墙、 ...

2018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五大趋势
2018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五大趋势

[2017-12-16]  据2016年哈佛商学院研究表明,选择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在3年内表现出了55%的平均毛利润提升,相比之下其他企业毛利润同期降低了37%。数字化转型企业的领头羊,也曾是收入处于......

英伟达用联合学习创建医学影像AI 可共享数据和保护隐私
英伟达用联合学习创建医学影像AI 可共享数据和保护隐私

[2019-10-14]  英伟达(Nvidia)和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利用联合学习训练了一种用于脑肿瘤分类的神经网络, ...

基于生物启发的机器人很容易适应丢失附属器官
基于生物启发的机器人很容易适应丢失附属器官

[2017-12-17]  很多机器人被设计应用在危险环境,如灾难现场。在这些地方,他们的运动系统完全有可能被损坏。那这样会吓跑这些机器人吗?也许不是,如果它们像日本的东北和北海道大学创造的......

本周栏目热点

说一说那些进入日常生活的智能机器人

[1970-01-01]    从《星球大战》里的机器人英雄,到前些年大受欢迎的电影《我,机器人》,无数的科幻作品里都少不了机器人元素,人们将之视为 未来感的 ...

奇点大学:人工智能与“奇点理论”

[1970-01-01]    就在前几天和行业内的几个朋友吃饭时,内容在不经意间又转向了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到底什么是在智能电视上最好的交互方式上,于是乎五 ...

说客小π情感机器人体验【评测】

[2015-12-29]     前言  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声控灯、语音输入法、语音交互等各具特色 ...

Facebook人工智能机器人生成照片以假乱真

[1970-01-01]    无论你是否认为面部识别令人毛骨悚然,很明显全球多家科技公司正在继续投资开发更强大的图像智能技术。  无论是微软的猜年龄机器人, ...

麻省理工智能机器人最新技术 机器手指研究获得突破

[2015-12-27]     麻省理工智能机器人最新消息,今年在研究机器手方面跨出了一大步,现在它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