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于当下语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速途网副总主编丁道师提出了以下观点:“对中国移动、工商银行等需要大量客服的企业来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的开放,智能 语音识别 交互技术不敢说完全取代现有人工客服,但至少可以替代,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久,10年内就可规模化商用。”
进而认为现有的 科技 水平也完全可以实现智能系统代替人工客服,并提到:如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高效率是建立在牺牲国家稳定的基础上,那么这个 科技 不进步也罢。
无论是车联网还是现今如火如荼的移动 互联网 领域,都试图利用 语音识别 技术更好的为用户服务,至于是否有延伸到客户服务方面,这应该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是肯定不会让中国百万客服下岗。
笔者认为 语音识别 技术不会让中国百万客服下岗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 语音识别 技术对用户问题的识别有限。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问题都是“您好,请帮我查一下这个月的账单”、“您好,请帮我取消彩信业务”、“您好,我这个月的流量怎么会这么快就用完了”。
用户对于运营商人工问答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若有用户用蹩脚的普通话向运营商客服人员咨询问题, 机器人 远不具备这种强悍的功能。中国不仅是文字博大精深,语言种类也是丰富多彩,大到省市、小到各村之间,都存在着语音差异。总不能让运营商只服务普通话说得好的人,普通话不好的人就只能再回到人工服务上面,在全国普及标准普通话,也是需要长期的普通话教育才能实现。
第二, 云计算 和 大数据 等对于运营商只是“+1”的过程。无论是 云计算 、还是 大数据 的利用、都只是“+1”的过程,让用户使用更方便,让运营商的客服人员在解答问题的时候,能节约时间,节约成本,这个和取代客服无关。
第三,用户离不开“客服”。用户对于运营商客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全国移动、联通、电信用户的客服使用率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用户越来越多,用户遇到的问题也会随之增多,用户遇到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客服人员来为之解答。
无论是电话客服,还是PC端的客服,亦或是 语音识别 端的客服,包括微信客服等,用户对于“客服”总的需求是不变的。唯一区别的是,用户究竟使用的是语音咨询、还是网上在线咨询、微信咨询等,但是总的需求量不变。
运营商客服的变
互联网 用户和移动 互联网 用户在今后的用户数量总和是呈直线上升的,这对于传统运营商来说,肯定是好事,因为使用的人数多了。 互联网 、移动 互联网 和通信都离不开运营商,在这些最基础的服务上面,运营商占据着天时地利。
运营商的数百万电话客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往 互联网 客服和移动 互联网 客服上变。用户对于运营商客服解答问题有三个通道:电话客服、 互联网 在线客服、移动 互联网 客服,在电话出现发展瓶颈的时候, 互联网 在线客服是一个“半成品”,移动 互联网 客服目前还是“处女地”,处于待开发的领域,运营商客服在后面两者的变是很有必要的。
把移动 互联网 客服当“后花园”
微信无疑是目前移动 互联网 用户使用人数最多的应用,但是运营商的用户总数是远远高于微信用户的,移动 互联网 的增长,肯定是逃不掉运营商这条管道的,如果运营商把客服咨询当自己的“后花园”,再加上运营商的用心经营,无论是装机量,存留率都远超其他移动 互联网 产品。
在移动 互联网 客服方面,可以采取两种措施:第一是自己开发方便实用的独立APP,运营商现有的APP,在功能上还不太实用。如果运营商想在今后利用这款APP打造自己的移动 互联网 版图,就需要在这个APP上用心经营,而不只是一个“次品”;第二,利用通信软件,比如微信产品以及其他的移动通讯产品,中移动的飞信业务就可以和运营商客服问题做资源整合。
用户可能在用完运营商的这些APP,或者移动通信软件之后,就卸载或者取消关注,但是在需要的时候肯定还是需要这些产品,用户在反反复复的卸载、取消之后会发现,运营商的APP或他们的关注,是必要的,最终运营商的产品会被留下来。
科技 的发展是有利于人们的生活的,这并不会影响国家的稳定。雅虎当年开发出对大众适用的搜索引擎,带动了 互联网 全面快速的发展,虽然如今的 互联网 隐私问题引人关注,但是你不得不承认, 互联网 的发展,对于人们是利大于弊的。至于数百万客服失业的问题,运营商在移动 互联网 客服和 互联网 客服的需求,也不会导致这些运营商客服的流失。
运营商客服的变以及运营商在 语音识别 技术、 云计算 、 大数据 等的运用上,都是基于让人们使用方便的基础之上的,这个要靠全体运营商的努力,包括数百万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