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个地方公安系统都用了 人脸识别 技术,至今还没有听说过哪个地方没有用的。”苏光大这样描述 人脸识别 在安防领域的应用规模。
商业化进程
有了在安防领域内的技术积累, 人脸识别 技术已经可以基本完成静态的识别工作。但对于 安全 性的质疑也出现了,比如如何保证通过识别的是活体而非照片成了一个议题。
深度学习和 神经网络 的兴起把 人脸识别 技术带入了新的阶段。2006年,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Geoffery Hinton在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第一次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
深度学习,即 机器学习 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 神经网络 ,它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此后,深度学习在 互联网 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微软、Google等多家 互联网 巨头公司都对此进行了研究。
“真正在 人脸识别 领域用上深度学习并且取得突破是在去年。”一登团队创始人沈洽金表示。“它让电脑模仿人的大脑去思维,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 算法 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识别率大大提高。”
基于新的技术突破,一些综合性应用也逐渐兴起。
于3月公测的一登通过提供刷脸登录,为用户建立一个基于人脸的通用账号,简化、注册登录流程。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密码被盗窃的难度。
沈洽金对记者表示,一登希望改善用户传统“密码+账号”的登陆体验,让人脸登录成为一种普遍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密码而言,沈洽金认为传统密码繁杂不易被记住,而人脸登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流程简单很多。
然而如何推广是一登的一大难题。“没办法被普及,用户的教育成本比较高。” 沈洽金说。
逐渐增多的娱乐化应用似乎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的接受度。在接入一登SDK的141个应用中,有音乐类、娱乐类、新闻类等轻应用。
而以 人脸识别 技术为基础开发的娱乐化app正在得到大量推广。微软推出的how old刷爆了朋友圈,美图秀秀等利用 人脸识别 技术p图也扩宽了应用;世纪佳缘交友网站也在2013年接入了 人脸识别 技术。
以how old为例,比如给机器100万张不同年龄性别的照片,通过学习,机器会知道50岁、男人是什么样子。再通过回归运算,归纳出规律,经过大量的学习,机器就知道了每个阶段人的特征。据了解,How old应用通过提取人脸72个关键点,来达到识别效果。
“娱乐化应用并不以识别率作为评价标准,只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可以了,应该称之为 人脸识别 相关技术。但对于推广 人脸识别 而言,娱乐化应用是很好的做法。”苏光大说。
安全 性难点突破
按照提取人脸关键点的能力划分,目前有可提取关键点48个、72个和100个以上等不同种类。而关键点捕捉得越多,识别率也就越高。
随着深度学习的推广,有关 人脸识别 的 算法 也在不断优化。目前,以face++、腾讯优图为代表的国内团队都有了一套核心 算法 ,这使得国内 人脸识别 技术的识别率大大提高,有的公司甚至超过99%的准确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需求正好“相遇”。以余额宝为代表的 互联网 金融兴起, 互联网 金融对冲击传统业务模式产生了冲击。
财付通高级总监、腾讯征信总经理吴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互联网 金融在过去一两年得到飞速发展,迫切需要个人征信体系作为支撑,其中用户身份识别就是首要的,传统金融中,用户在申请银行贷款或证券开户时,均必须到实体门店上做身份信息核实,完成面签。”
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来到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考察。和传统银行不同,微众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家开业的 互联网 民营银行,无营业网点、无营业柜台、依托 互联网 提供服务。在李克强敲下电脑回车键后,卡车司机徐军就获得了3.5万元贷款。这是微众银行的第一笔放贷业务,通过 人脸识别 技术和 大数据 信用评级,完成贷款发放。
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刺激了 互联网 金融机构对 人脸识别 技术应用的想象力。
但 人脸识别 在金融领域和安防领域有所不同。“金融领域要求1:1验证,即验证你是你本人。这要求系统在验证中有极低的误失率和极高的通过率。”谢忆楠说。相比之下,安防领域主要是根据已有的库内信息,进行逆向筛选和识别。
他介绍,去年三四月份,蚂蚁金服就主动找到face++合作。“他们迫切需要越过(面签)红线,我们也希望实现商业化。” 谢忆楠认为,face++的技术可以满足金融机构的要求。
根据吴丹介绍,通过腾讯的 人脸识别 技术,用户只需要打开手机摄像头,自拍一张照片。系统将会做一个活体检测,并进行一系列的验证、匹配和判定,最终判断这个照片是否是用户本人操作,完成身份核实。
4月14日,财付通宣布与公民身份证查询中心合作,提升 人脸识别 的准确率及商业可用性。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初,华林、长城等券商已获得开展 人脸识别 应用试点的相关批文。“ 人脸识别 远程开户还在测试阶段,什么时候应用,目前还没接到通知。”华林证券的一位工作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更多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也逐渐开始对刷脸开户感兴趣。
谢忆楠介绍,face++目前已拿到多家银行的订单。然而在金融领域的推广还面临重重压力,大多银行更是持观望态度,技术也仅停留在测试阶段。
5月24日,在五道口“新常态、新金融”全球金融论坛上,央行支付司副司长樊爽文表示,未来对远程开户要坚持标准先行,一是先有“刷脸”( 人脸识别 )技术标准;二是,在此基础上制定金融行业的行业标准。“只有这两个标准有了,监管才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