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都开始扎堆做起了硬件。乐视不仅造起了电视、手机还要造车,360与酷派联姻做互联网手机,这些互联网公司要做的早已不是 智能穿戴设备那么简单。最近,京东发布了一份《中国
智能硬件趋势分析报告》称,去年中国智能产品市场的销售额近10亿元,2015年将有300亿元“蛋 糕”。
截至目前,BAT(阿里、百度、腾讯)三巨头均已涉足智能硬件业。阿里整合了集团旗下天猫电器城、阿里智能云、淘宝众筹三个业务部门,成立智能 生活事业部;腾讯推出TOS+开放平台,用微信做连接器,志在建立创业者接入平台。百度针对创新智能硬件推出“BaiduInside”计划,包括 BaiduInside平台、百度未来商店,健康监测领域的dulife平台等;而京东则有硬件孵化计划JD+、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态链也在不断加速扩张 中。
医疗、教育等刚性需求是智能硬件产品首先切入的点。BAT的加入让整个智能硬件市场竞争陷入红海。 除了互联网公司之外,传统硬件制造企业华为、TCL、美的等相继推出智能硬件产品。一时间,智能硬件成了互联网巨头、传统企业、新兴公司必争之地。目前智 能硬件主要涌入者包括:一是硬件商如华为、TCL等;二是渠道商如京东、众筹网等;三是互联网公司如百度、阿里云等,四是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创业者。“以互 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涌入者通过智能硬件来抢占服务入口,它们之间以硬件为起点,而核心则是对用户数据的争夺。”北极光创投的投资总监张鹏指出。
互联生态
炙手可热的“智能硬件”是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结合产品,目前应用主要集中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医疗健康以及车联网四大类。对于这个市场,除了大佬之外,互联网创业者们更是趋之若鹜。
2014年7月,互联网天使投资人出身的杜雪骞,找到俞锐创立了松鼠互联科技,他们组成了一支开发团队研发针对老人市场的智能硬件产品。俞锐是 原三星亚太区高管,曹振是原摩托罗拉安卓系统研发主力。成立不久,松鼠互联获得到了蓝驰创投的数千万人民币A轮投资。杜雪骞将生产工厂设在硬件之都——深 圳,北京总部则负责研发软件产品。如今类似松鼠互联这样的智能硬件公司在国内遍地开花,创始团队一般由互联网与传统硬件公司的高管组成。虽然生产的是硬件 产品,但他们将自己定义为“互联网服务公司”。
“2014年是中国智能硬件的元年,今年是爆发年。”蜗居在北京知春路的写字楼内,杜雪骞的办公室显得有些狭小,他刚刚去拜访了一家做广场舞视 频的公司,这被他看做是老人市场的潜在合作伙伴。2014年夏天,杜雪骞找到俞锐、曹振时,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构想,未来咱们要做的是针对父母的智能产品, 改变市面上老年人智能设备操作系统复杂,“智能”但不中用的现状,这其中的痛点是与异地父母的情感维系。“你们的父母都远在两地,他们想看看孙子、孙女的 照片。”杜雪骞说,“这个需求背后是一个更大的延伸市场,即老人市场,突破口在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这次创业的数据理论背景是:中国正急速驶入 超老型社会,到2014年我国累积老年人口有1.69亿,其中空巢老人占到一半有0.83亿。而孤独感是老年人影响身心健康的最大问题。”杜雪骞说,子女 们通过APP将把照片发送给父母并能远程操控,也能随时看到父母的各种身体信息。
不过,硬件产品的利润几乎为零的商业模式意味着这些智能硬件公司必须靠服务赚钱。于是,松鼠相框第二代产品会与血压计、血糖仪等医疗设备结合来 提供健康医疗服务,即松鼠相框会自动采集和记录相关健康数据,并传输到远程医疗咨询机构。一家远程医疗咨询机构目前是松鼠互联的合做伙伴,这意味着老人们 可以用相框来进行远程医疗咨询。 “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老人手机,内置各种针对老人服务的APP,比如说京剧、广场舞等。”杜雪骞表示。
事实上,如今类似于松鼠相框这样的智能硬件产品五花八门,比如腾讯发布了首款车联网硬件产品“路宝盒子”;阿里巴巴推出智能路由器——天猫魔 筒;百度则是BAT中最早进军智能硬件的,此前已推出dulife、“小度”系列,还推出了“北京健康云”。而这些智能硬件产品都是通过硬件与用户数据建 立起一个新的生态链,其商业模式则通过挖掘用户数据提供智能服务。
数据与硬件
不过,与拥有海量用户、
大数据、云计算能力等优势的互联网大佬相比,中小创业者面临的难题是用户数量、内容生态的短缺。而那些大佬们的玩法似乎更加清晰:通过智能硬件的数据中心、连接器或者核心内容的分发以及中转站,来掌控整个智能硬件产业链的内容或者信息服务。
“智能硬件之所以被称之为智能,关键在于实现了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对话。”张鹏认为,但整个智能硬件市场目前还需要爆款产品的出现,就像当年苹果 手机引爆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一样。”显然,建立生态是基础。为此,各大玩家各辟蹊经。比如小米的智能硬件的发展模式即从供应链到渠道再到云服务的路径, 有了大量粉丝后,小米开始逐步培育自己的个性服务,如米聊、免费WiFi、小米手环等,这是小米的闭环生态系统。与之相反,电商起家的京东则是通过开放平 台来孵化产业链,其众筹平台是目前众多智能硬件创业公司的服务商。据京东金融内部人士透露,“京东众筹平台联合“JD+计划”,通过创客社区、生产制造 商、内容服务商、渠道商等,搭建起京东智能硬件开放生态。这意味着京东不仅是一个筹资平台,更是一个孵化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创业者要想能够实现用户海量,用户数据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如目前,松鼠相框入驻了QQ物联平台,而其未来计划捆绑更多的是医疗硬件产品,其目的是获取更多的数据。
不过,获取数据仅仅是第一步,互联网公司造硬件,面临的挑战还很多。
杜雪骞坦承,做一个硬件产品比做一个软件产品的周期和链条更长,而且硬件是一个很靠经验的技术活,任何的试错都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只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够避免走弯路,供应链等都是绕不开的难题。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办公室设在深圳,而不是只派几个人过去。
而一般而言,目前互联网公司做硬件最现实的方法是找到一家传统制造业公司合作。事实也如此,比如百度和361°联合开发了一款儿童防走丢智能童 鞋——防走丢的功能就更加明确,与手机APP连接,随时定位孩子位置。但问题也会接踵而来,互联网公司与制造业的思维方式与文化差异很大,如果双方是采用 合资成立公司的方式,那么整合作战之后的效率还有待观察。
杜雪骞认为,互联网公司想做硬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他们习惯于平台与流量思维,但是硬件产品却完全是另一种思维方式。首先是产品定位。因为相 对于互联网,硬件产品的试错成本要高得多,如果只想通过快速迭代、反复试错的方式解决,时间成本和经营成本会非常高昂,用户信任度也将毁掉。
第二个关键问题是能否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以深圳为代表,这里的多数制造企业都是靠接海外
品牌的ODM订单生存。此前,深圳智能硬件的创业者早 已经过大浪淘沙,产品生产正逐步成熟,诸如手表、手环这类产品已经有多套方案可以供厂商生产。但问题是,目前的大部分智能硬件产品仍然延续着传统硬件制造 业的模式在深圳发展。“方案商+代工厂”是典型的深圳模式,那问题就在于产品本身同质化严重。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开始涌入智能硬件领域,北京和深圳成为了中国智能硬件创业的两个中心,这其中的关键是智能硬件企业既要有懂硬件的高手,又要 在软件与商业模式上创新。如今越来越多的北京智能硬件创业者,选择在深圳建立自己的硬件团队或者分公司,以便更好地掌控硬件生产的过程,增强硬件的研发能 力。而核心就是解决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云
应用问题。”张鹏指出。
显然,互联网时代的研发不再只是产品设计师与工程师做的事情,是对粉丝经济下的新生态链的整体设计,而这不仅仅是软件与硬件结合的问题,更是对 整个生态体系的重塑。在深圳制造圈这样的场面司空见惯,和智能硬件创业者交流,他们经常谈的是产品和细节。比如,他会拿着一只眼镜告诉你,这几种材料如何 最终粘合在一起,或者如何通过手环实现社交,这里是硬件的天堂。而在北京,人们讲述的是资本与商业模式的设计。这是两种不同的创业文化,而智能硬件,则无 疑是这两种文化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