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手术机器人,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尤其是达芬奇刚出现在大众视野时公布的一段缝葡萄皮的视频,惊艳四座,让人不得不感叹医疗高科技的进步。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仅仅适用于软组织手术,对于骨科手术这块“硬骨头”却束手无策。
2018年6月30日,在“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系列活动—2018年深圳脊柱外科高峰论坛暨国际精英研讨会”上,直播展示了一例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周文钰主任医师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的于淼教授进行的ORTHBOT(欧博士)机器人辅助的脊柱手术。
患者患有单节段腰4/5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下腰椎失稳,需要进行腰椎单节段椎间盘摘除固定融合手术。周文钰主任在电脑前规划好置钉位置后,机器人按照规划自动置入导针,于淼教授再按照导针,非常轻松的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更让人惊讶的是,本次手术因为有了“小欧”协助,仅仅历时1.5小时,比原手术缩短了约1个小时的时间,而且术中X线照射减少高达80%,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和手术风险。目前患者术后情况稳定,术后第二天已经可以下地走路活动。此次手术的顺利完成也填补了国产脊柱手术智能机器人的空白。
周文钰主任进行术前规划
骨科机器人项目主要执行者周文钰主任医师和“欧博士”配合手术
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骨科手术已经开启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时代。将手术流程标准化,降低手术对于医生经验的依赖、提升手术的准确性和精确率的机器人,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的骨科手术水平。
“欧博士”的真面目
但在手术过程中,并不是有机器人就万无一失的,机器人手术需要要通过医生实时控制、机械手精确模仿人手动作而进行的实时手术。医生通过“人工眼”监控着机器人的一举一动。
医生通过“人工眼”对机器人进行术中实时监测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杨欣建主任团队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团队,联合深圳鑫君特公司、广州孙逸仙纪念医院沈慧勇教授团队、上海华山医院姜建元教授、南方医院陈建庭教授团队来合作开发智能骨科机器人的功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表示:“这几年智能骨科发展比较快,其中机器人是备受关注的一个内容。现在这个机器人又往前走了一大步,可以由机械臂来替代人手置入导针,同时通过“人工眼”实时监测确保安全,这是和目前国内外机器人相比的一个优势,将来还会有更进一步发展。希望在这个领域我们中国医生能够走在世界这个行业的前面,不是每个技术都要跟着老外跑,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原创技术。 ”
“骨科机器人最后发展的结果有可能是医生不用进手术室,喝杯咖啡的时间,手术基本就做完了。”随着机器人设备进一步发展,这种情形并不一定是妄想。在不久的将来,临床上将有越来越多像“欧博士”这样的手术机器人,帮助医生完成手术,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周文钰
编辑:帅菲斐 王璐鑫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宣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