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7月4日上午,
CCG EXPO 2018 商务大会第四场活动是“起于幻想,落于真实:无所不在的设计力”。ACG小圈圈作为本次大会的媒体支持,为大家带来本场活动的速记精华整理和分享。
本文:4315字 15分钟阅读
主持人:机器人设计可以说是玩具设计行业中最困难的设计分支之一,而国内就有这么一位将机器人与大型雕塑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设计师。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将机器人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现在让我们有请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师、国内最大模型论坛ACTOYS创作负责人,雕塑、机器人设计师孙世前先生上台演讲,大家掌声欢迎。
孙世前: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机械迷城——中国机器人艺术与展望”,在这里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之所以这个标题叫迷城,因为自己也是在探索过程当中,希望和大家共同交流,大概几个方向:
因为我是国内最大的机器人模型论坛ACTOYS的创作总监,我们大概有400多万的注册会员,我们身边很多朋友会买很多机器人模型,包括我自己大概收藏了1万多件。但是当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就会很遗憾的发现,当我们聊到日本的机器人,第一印象会是高达、EVA等等的。聊到欧美也会有很多第一印象,比如说变形金刚、星球大战。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聊到中国的机器人,可能在外界眼中可能还是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个遗憾,也是可能在座的大家一起努力的方向。
这是全球的机甲类作品的现状,首先是机器人和机甲文化的起源。机器人我就不多讲,因为现在我的方向是机甲,机甲的作品虽然起源于日本,但确切的说所谓的机甲是西学洞见的产物。最直观的概念就是作为一种载具而存在,广义上跟汽车、轮船、飞机、坦克的性质相同。只不过机甲是人型或者动物型,就好比说很多人喜欢看《速度与激情》,我感到拍到5之后,他们其实是把里面的赛车当成机甲来用,所以可以去怼潜艇、坦克等等的。
近代大型机甲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科幻小说,1880年蒸汽屋当中。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怎么区分机器和机甲,很多人第一反映机器人没有人驾驶的,它是一个自主意识,比如说像变形金刚,机甲是人在操作的,比如像高达,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分点在于有没有灵魂,机器人是有灵魂的,而机甲是没有的。像《环太平洋》当中如果驾驶员出现问题,机甲就会不动,如果说被对方夺得机甲会变成反派的一个工具。
世界上第一部机甲作品是1958年漫画大师横山光辉《铁人28号》,它应该说是我们心目当中神作,也是这一类型的开山鼻祖。之后1972年永井豪的《铁甲万能侠》出现,基本上奠定了人和机甲大的尺度和感觉。我给它简单分了一个类别,比如说
机械骨骼类的、
无线操作类的、
智能生物类的、
盔甲战衣类的和主流机甲类的。
机械骨骼类的像《阿凡达》里的AVP,像《黑客帝国3》,《异型》里面的大型改动机动力骨骼。
无线操作类的《铁人28号》和《铁甲钢拳》,一直到今天都还是比较相近的。
智能生物类的无疑很多动漫迷心中的神作EVA。
盔甲战衣类,从2008年开始带动起整个漫威系列IP的《钢铁侠》,也是我非常痴迷的,包括一直跟身边朋友有在做《钢铁侠》,主流的比如说像《高达》《战国魔神》等整个系列,包括后续的。
这里引起一个话题,前段时间我去腾讯的研究中心,他们提前问了我一个问题。说孙老师机甲为什么是人型的?很多人说人型机甲可能到了战场上它就是一个巨大的靶子。如果真的有一台像高达18米的机甲,人可能在驾驶舱里有三五分钟可能就脑震荡了,而且它对场地的要求很高。我觉得不要用今天我们技术或者材料去限制它,我觉得我们人类操作最灵敏的工具就是我们的身体。如果有一天我们操作机甲可以用思维去操作的话,其实我们最熟练的工具就是一个类人型躯体,就是人型机甲。
他们当时问了另外一个问题,我是回过头来想了很久,他们说为什么今天我们一座机甲设计,要么感觉像日式的,要么像美式的?后来我觉得是这样,因为日本和美国的机甲文化领先我们五六十年。如今,他们把好的容易成型的方向都已经完成了,无论是很华丽的或者真实系的,或者夸张系的。所以,我们今天再做的时候就很容易走进他们的风格。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依然在创新,比如说,在好莱坞的电影里面我截取了几个过程,最开始的《终结者》会给了我们很深的印象,但是到了后续会有类似《第九区》的设计,繁琐而真实,甚至到《变形金刚》这里面一个琐碎的外星机器人。
我比较喜欢的是2008年《机器人总动员》WALL-E,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方形+三角形+两个铝带就可以成为一个机器人,满足它的功能,甚至它的一个小望远镜一样的眼睛稍微掰一下角度就可以给人不同的表情,当时我觉得可能很难再突破、再极简了。但是随后大白出现了,原来机器人可以是温暖的,这个当时给我的冲击真的很大。我觉得大白很难突破了,BB8又出现了,就是一个球加一个半球,而且可以做出真实的走上舞台。
我们可以看到在好莱坞的世界当中机器一直在进化,包括最近有《星际穿越》也非常有意思。我觉得机甲没有日式和美式的,可能根据类型、文明、基础、尺寸、动力、需求决定风格。同时,我们也在找自己的风格,比如说卡通的、蒸汽朋克、未来科幻风等等。
第二点我与机器人,虽然我可能长得比较老,我是一名标准的80后,在我的童年充满了对《变形金刚》动画片的喜爱和荼毒。小的时候在大连一个小岛上买不到,也买不起。当时因为买不到,我就自己去制作,那时用纸做了很多,还有橡皮泥,能走的能变形的,因为做得过关系开始学美术了,就考中央美术学院。
考上了大学终于可以开始收藏机器人了,进入到了AC模玩网,我们组建了DIY区,和全国各地的朋友一起开始做机器人的DIY。同时,开始自己打工、创业、收藏机器人,到现在为止应该收藏了1万多个,喜欢的都还收得差不多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
在做了一系列工作之后,觉得可以尝试做机器人的创作,于是正式组建了一个工作室,传统类的雕塑也会做,做的最高一个装置是56米高的,是西柏坡附近的一个红色景区。它把一个水塔改成一个火炬,从入口的角度五角星就变成了和平鸽,一个大国和平崛起的概念,LOGO也做得很多。
这样的一个过程之后,始终在论坛里坚持大家做机器人的DIY,比如说把一堆机器人作品改成一个自由女神像去美国展出。又或者当我家里需要一个柜子的时候,我干脆把它做成一个猛大帅,它都可以打开,可以把变形金刚放进去。《变形金刚4》的时候因为和美国的电影公司有一系列的合作,派拉蒙的合作方在做一系列《变形金刚4》的作品,包括很荣幸做一些当代的作品送到了央视的舞台上。
这个在上海,这个是和B站合作的,B站和COSTA合作了一个咖啡主题店,我们做了一个机械的装置。在大量设计过程当中去奠定了自己基础和不断地在思考。这是《变形金刚4》帮他们做官方的。这样一系列之后慢慢的产生了一个疑问,什么才是自己想要做的方向和风格?并且发生了一件事情,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帮美国派拉蒙的合作方在中国做的《变形金刚》的巡展,其中擎天柱是放在前门了,当时颇有争议,在此之后我们决定做一个中国风的自己机甲系列。
当然,自己喜欢的还是要做,比如说去年就很荣幸的和腾讯,和北美的孩之宝合作了我心目当中最经典的G1擎天柱,就是刚才那张画里对面那一半,我把它改成一个可以变型的。
我们和一些中国传统的去做秦时明月的白虎,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开始思考,因为之前做的都是静态的雕塑,但是大家会觉得在今天静态互动性和给人的感官步态合适。因为末那静态雕塑我非常喜欢,在我机械雕塑里面,大家会觉得你是一个机器人,你应该去动,你应该去走,你应该去变形,所以我就开始尝试去做。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想做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系列十二生肖的机甲。
为什么要做十二生肖机甲呢?
第一,机器人艺术和文化,我们觉得还是空白,但空白也是我们这代人一个机会和使命。
第二,十二生肖和国人有特别高的契合度。
第三,很奇怪的一个事中国人每个人都有一个生肖属性,但似乎明白谁都说不明白,为什么十二生肖是这12个动物,他们是怎样来的?他们作用是什么?所以我们从2014年开始写了一个对应的故事。
第四,聊到十二生肖的雕塑会第一反映圆明园的十二兽首,这是属于民族之痛。在今天我们希望用当代的机械和艺术结合的方式做这个时代的十二生肖雕塑展示给世人,让世界看到中国机器人艺术,也是在那个时代提出来的,虽然很难,但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身上穿的这件是我们做的生肖金刚的IP,我们希望历史+艺术+科技的方向去做,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数千年的积淀。在这过程当中恶补了人型盔甲的装置,比如说我们和有妖气合作的《镇魂街》的许褚,我们和阿杜合作一些京剧方面的雕像,我们和日本世嘉合作了世界上最大的雕像,并且放在了60米的高空上面。一些结构的,包括和日本卡普空以及腾讯做的9米的火龙,去恶补一些动物形象知识,包括刚才说的变形金刚系列。
最终我们发现有一个事给我们启发特别大,就是美日机甲大展,2012年日本发明了一台机甲水稻重工,2015年美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二台可以驾驶的真实机甲,然后他们约战。在此之前,我们想储备自己的机甲,我们用各种方式去储备技术,比如说我们和B站合作的哔哩哔哩号,它是中国第一个大型外骨骼同步的机器人,它的技术会用在机甲的手臂部分。我们和美国合作的《太空堡垒》VF战机,把它做成可以变形的,相当于我们在为机甲变形部分做技术储备。
当他们知道有人把这个做出来之后,就觉得不可思议而且是在中国完成的,在飞机上留下很多签名,但是从版权上面来说,《太空堡垒》版权他们其实是不愿意签的,包括我们和新浪合作的7米高机甲,这个机甲模拟了里面的真实驾驶舱。
我们又尝试做变形,十二生肖里的第一个《辰龙·崛起》,可以行走的尝试,你看着比较简单,但是我们是做了十几版的骨架。在这里我提一下,因为日本的机甲是四轮的,我们可以理解为一辆汽车,美国的机甲是履带的,你可以理解为是一辆坦克,当我们在做机甲方案的时候,如果我们选择这两个方案相对会好做一些。但是我们作为后来者我们希望有一些创新,我们不希望作为山寨大国,又给人留下一个山寨的感觉,所以我们选择了四足,这也是给自己找的一个坑,到今天依然在填这个坑,过程当中就想办法解决技术。
我们终于发布了“大圣号”1.0版本,许多说明的一点仅仅是1.0版本,我们还在升级,它是一个半成品,仅仅是在去年4月份需要出现的时候放在了那个位置。目前我个人自己支撑做了十二生肖里的前五台机甲,是大概这几年工作所有的收入,一边有些收入一边投到我自己想做的机甲里面。这是《丑牛·开山》。
刚才一直在说我的思考过程包括方向,最后我们选择了一个方向,中国风的机甲方向,这个方向可能未必好做。当我提出这个方向的时候,很多人就说太老土了,在今天主流的机甲方向应该是类似于《第九区》,但是那样一开始10分满分我们能做到9分,这个我们只能做到7分,但是这个方向我可以走下去。在这个方向上面我们结合了中国古代的盔甲艺术、中国传统的色调、中国的汉字、中国的装饰纹样以及中国建筑学里的一些结构,综合到一起形成了我们的机甲再配合它的故事,故事也在创作当中,也请教了一些大神,已经写了四年,今年可能会公开一部分。
我演讲部分结束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