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在深入城市的核心,并逐渐成为掌控城市动脉的“大脑”。2017年以来,上海出台了大量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方的扶持,推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在应用方面落地。
如今,这些措施已初现成效,上海不仅是全球科技巨头争相落户的国际性科创中心,且正在成为国内对技术创业公司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根据上海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将实现1000亿元的收入(2017年上海人工智能领域的年收入为700亿元),并吸引至少10家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落户;到2030年,上海要引入20万科技型企业家,3000家天使投资机构和超过100个风险投资基金。
国际巨头争相落户人工智能岛
今年1月17日,IBM中国上海总部及研发大楼在新建的张江人工智能岛启用,成为该区域建成后的首家进驻公司。IBM人工智能、Watson、云计算、物联网、量子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将在这里生根落地。
“浦东的发展离不开外资企业的参与,包括IBM在内的外资企业,不仅是浦东开发开放的见证者,更是浦东建设世界一流城区的参与者。人工智能将成为浦东发展的新引擎,将是浦东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优先选项之一。”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管小军称。
管小军介绍,浦东目前汇聚了13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占上海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在IBM进驻张江人工智能岛之后,还将有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阿里巴巴上海创新中心、英飞凌等重点项目陆续开张。
据介绍,张江人工智能岛未来将集聚一流的产业集群,从地域上联结打通张江南北创新走廊,串联起科学研究、数字智能、生命健康和科技商务。未来,张江将以人工智能岛为主轴,把人工智能、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VR和AR等数字产业项目加快在张江中区集聚,将技术和
应用扩散至整个科学城,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有望在三年内使张江的数字产业规模由当前的2000亿元攀升至3000亿元。
“IBM见证、参与了上海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也得益于上海这几十年的发展。”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未来,我们希望深度参与上海的发展,IBM不仅要坐落在上海,更要贡献于上海的未来发展。”
张江集团董事长袁涛称:“国际巨头纷至沓来,表明张江在成为引领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平台上具有巨大潜能。张江有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比如已经有非常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
他介绍,目前已经有16家企业入驻张江科学人工智能岛,包括IBM、微软、中国移动大数据、阿里的企业、汇纳科技、德国最大的在线医疗数据公司等。人工智能岛作为一个全域的生态岛,覆盖了人工智能的各个环节,包括硬科技的芯片、算法、商业应用等,未来也会成为一个人工智能化管理的“无人岛”,岛上的物业设施、配套管理均会实现管理智能化。
赋能传统行业仍“大有可为”
上海市科学研究所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迎春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上海发展人工智能的企业有两类,一类是以人工智能为主业的企业,比如依图科技、云之声、商汤(上海)、寒武纪(上海)等创业企业,一般是技术团队创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比较丰富的技术积累,发展思路是以人工智能特长技术为核心,在企业和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应用。这类企业面临多方面的应用挑战,包括大多基于国外的技术平台开发、需要不断开拓新的商业落地领域以及行业数据的获取难度。
“还有一类是应用人工智能为主业赋能的企业,例如上海汽车、上海电气、上港集团等,一般是行业龙头企业,拥有数据、领域知识和市场等先发优势,发展思路是以我为主、整合相关智能技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王迎春称,“这类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会否把智能化放到企业发展战略层面布局,以及整合运用新技术的体制机制。
王迎春建议,上海可以从科技、产业和规则三方面着手打造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构建“上海大脑”,发展智能实体经济和智能服务经济,引领智能社会建设和政府智能治理能力建设,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和企业集聚区和创新策源地。
根据贝恩公司给上海市长的建议,上海在技术领域的雄心壮志可以为城市带来优势,上海应聚焦贸易便利化技术及其应用,最终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贝恩的研究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里,上海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值已超过人民币5000亿元(约760亿美元),占全市贸易总额的20%。
初创企业助力打造“城市大脑”
2017年,上海启动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布局了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和“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功能型平台。这些布局为攻关前沿核心技术、建设创新策源高地打下了良好基础。
思必驰和中芯国际旗下专业投资公司中芯聚源合资公司深聪智能联合创始人吴耿源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上海的优势是拥有半导体完整的产业链,从芯片设计到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在硬件端拥有完整且成熟的生态体系。”
吴耿源表示,未来人工智能的世界是软硬件一体化、提供算法加芯片、集成优化特定架构的解决方案。“在上一个以软件为主场的互联网时代上海缺席了,现在上海应该善用在半导体硬件上的优势、扩展并延伸进入软硬件结合的下一个主战场,人工智能芯片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上海也催生了一大批人工智能芯片初创企业,其中以寒武纪和商汤科技最为突出。2016年就入驻临港的明星企业寒武纪成立两年后就于2018年5月发布了两款芯片产品——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产品寒武纪1M、云端智能芯片Cambricon MLU100及板卡。
寒武纪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近年来临港符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上下游企业不断增加,其中有不少甚至已和寒武纪形成一定合作。与此同时,临港当地的一批重点高校,也为企业输送了不少优秀的人才;此外,寒武纪与各高校的科研团队也形成了深入的合作,共同助力人工智能芯片研发。”
作为2018年全球融资规模排名首位的商汤科技,2017年11月就已经与上海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上海打造全球研发总部等四大功能性总部。目前,上海商汤员工从14人增加到超过500人,其中研发人员近350人。
商汤科技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称:“和上海市政府的合作,是科技主体和本地平台的结合,是技术与模式结合的突破。‘造脑’是人工智能领域核心差异化的重要内容。自成立以来,商汤就致力于人工智能底层框架搭建,自主搭建了深度学习算法平台和深度学习超算中心,为原创人工智能算法与技术的迭代升级提供支持,为商汤带来更多的时间窗口形成技术壁垒。”
目前,商汤科技首个大型人工智能研发项目“商汤上海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原型机项目”已经落地。完全建成后,计算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据介绍,该项目将以商汤自主研发的Parrots深度学习平台为核心研制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原型机,推动实现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的突破,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应用的快速结合。
罗兰贝格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江浩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中美是全球人工智能的领头羊。但是与美国相比,中国还有不少发展的空间。主要是在人才储备和基础研发方面,中国的研发人才数量只有美国的一半。中国仍然缺乏服务科创企业和院校机构的商业咨询中介,在产业化方面还有待加强。此外,政府在数据的开放方面还有所可为。”
政府能够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大的“应用场景”。当前,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主要集中在安防等公共领域,公共部门市场对人工智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上海的政府数据公开和数据中心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据介绍,政府提供应用场景可以是数据公开的一种有效手段,应用场景比数据更加丰富和立体。比如,为了改善营商环境,很多地方政府要求尽量减少去政府窗口的次数,这就客观要求数据之间的联通和共享。同时也意味着,很多智能化技术有了应用场景,将带动更多的后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