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通过实际操作检验机器人的工作效果。(记者 罗韬 摄)
湘潭在线4月27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洪静雯)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上,劳动工具的改革贯穿始终。几次工业革命的洗礼,把人类制造工具的水平带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工业机器人。
伴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机器替人”“智能工厂”这些词被越来越多地提及,这是国内制造产业、特殊工种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智能制造的浪潮之中,一批批“湘潭籍”智能机器人走向市场,一种链式发展的趋势在湘潭逐渐形成,机器人产业链已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呈现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推动经济加速发展。
“扶”企业,做大机器人产业集群
4年前,湖南千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还是一个不为人知,需要为人才、资金、厂房四处奔波的小公司。
4年后,千智机器人公司已成长为在行业内不可小视的企业,研发、生产出消防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智能型服务机器人等10多种产品,其中5个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6个产品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两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没有湘潭就没有千智。” 回首创业4年来的艰苦历程,千智机器人公司总经理张武道出了心声。
来湘潭前,张武曾在家乡西安开办了一家同类企业,生产经营了十多年,仅个人自投研发资金就达上千万元,研发、生产出来的零件塞满了厂房、仓库,最困难的时候,核心研发团队每人每月只发700元工资。
机器人产业的研发投入很大,靠个人资金难以支撑。张武坚定认为机器人产业将迎来一个发展黄金期,他必须寻找合作伙伴,寻求政策支持。于是,他带着资料和产品,找到了西安当地的园区,以及南京、成都等地的园区,然而作为一个还看不到市场前景的项目,一个初创的高科技企业,张武的游说并未引起他们的重视。就在这时,湘潭高新区向他伸出了援手,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为减轻公司的生产成本,5年内高新区为其免费提供办公和生产场地;为吸引和留住高科技人才,为其研发人员在花漾年华小区租下了7个套间居住;为解决企业“用人荒”,多次组织千智去长沙人才市场“招兵买马”;为争取有关部门立项支持,积极为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
一颗行业“新星”冉冉升起。
生产厂房有了,扶持政策有了,接下来就是千智施展拳脚的时候了。通过2年时间,公司完成了研发团队的梯队建设,先后与南京理工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依托欧阳晓平院士,与湘潭大学共建了公司院士工作站;出台了6项创新激励制度,最大限度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完成了产品的试验试制,为加快发展特种机器人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数年间,千智机器人公司凭借其产品优势,成功跻身业内第一梯队,公司机器人产品获得核电、消防、军工等单位青睐。去年该企业机器人销量达200台,实现产值2000万余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开春满园。
千智机器人公司的成长,只是我市扶持中小微机器人企业发展努力的缩影。作为机器人产业基础薄弱的湘潭,通过专项扶持政策、相关行动实施、专项基金设立等,形成了协调联动的推进机制,为湘潭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较为良好的保障。如今,以千智机器人、世优电气、傲派机器人、千寻机器人、敦敦科技等为代表的机器人本体、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的产业相继壮大,集群效应不断显现。2019年,全市共有注册机器人企业19家,已签约拟注册机器人企业14家。
“培”企业,抢占市场打造产业高地
在做大机器人产业的同时,我市还同步培育业内的“独角兽”企业,围绕高端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高精尖产业领域,打造产业高地。
当年投产当年见效,这是2019年湘潭市汉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和科技”)交出的成绩单。成立于2018年的汉和科技是一家集研发、专属定制及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历经数年,公司成功攻克了湘潭市传统龙头产业——槟榔产业加工设备自动化技术。
“分选是槟榔加工产业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不仅需要大量工人操作,而且效率较低,是制约槟榔产业发展的瓶颈。”汉和科技行政总监周鑫介绍,现在他们最新研发的设备结合了计算机识别技术,提出了计算机视觉智能自动分选方法,可对槟榔原果全自动进行分选,并进行归类和包装。
周鑫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台售价在60万至80万元机器人,可替代15名工人一天的工作量。按照现在人工费用计算,槟榔加工企业所购买机器的成本可在10个月内收回。自2019年8月设备推向市场以来,他们累计销售37台,实现产值2500多万元。产品不仅得到了本地槟榔龙头企业口味王、胖哥、口口香等商家认可,还远销海南。目前公司有6000台产品订单待生产。短短8个月时间,汉和科技迅速成为了一家规模以上机器人企业。在机器人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产品选择日趋增多的今天,汉和科技凭着硬核技术,牢牢占领了槟榔自动分选机器人市场。
同样有着真本事的湖南千寻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如今正以“唯我独尊”的姿态横扫扫描技术市场。
公司经过多年自主研发,于2018年在全球推出首款人工智能高速扫描机器人“艾思机器人”及电子文档管理系统项目。该机器人以AI智能技术和3D深度动态展平算法,可对成册资料、散页资料、订书机装订资料进行全自动扫描,并分类管理,促进纸质资料电子化转变,产品广泛应用于教育行业、档案馆、图书馆等领域,大幅度提升了扫描转化速度、降低相关行业的人力成本。
今年“艾思机器人”正式试投产。4个月时间内,已拿到了近200台的订单,约4000万元销售额,并与中国华录集团、中科院万方数据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不仅如此,去年,我市成功引进国内机器人研制和生产的领军型上市企业——新松机器人,这是全球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厂商之一,行业市值排名全球第三。新松机器人投资120亿元在我市建设湘潭机器人产业园项目,将带动我市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该公司规划建设厂房26栋,建筑面积共计5.7万平方米,在建厂房19栋,其中有9栋已完成主体封顶,预计2020年6月可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目前,沈阳新松总部在湘潭项目的第一条生产线投资方案已经制定,投资约6000万元,设计产值1亿元。主要面向中南地区的金属加工、医药、食品、物流等行业的升级换代需求,计划2020年底前完成建设并投产。
“三步走”实现总目标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增长点,一个产业就是一个增长极。随着机器人产业愈发繁荣,全产业链条式发展势在必行。
湘潭市机器人产业链的总目标是以新松机器人产业园建设为依托,逐步构建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产业链。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将湘潭市打造成省内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产业链各类企业数为200家左右,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湘潭市机器人产业链办公室计划将总目标分成3个时间节点,分阶段实现。近期目标(2018-2020年)是通过建链补链,突出汇聚产业人才和孵化项目,实现产值突破50亿元。
市机器人产业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是通过新松龙头效应的发挥,集聚企业和相关资源,以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将加快打造研发平台,依托相关企业的研发机构建设湘潭机器人智能装备研究院,开展科技攻关;建立高效运行机制,重点建设好产需对接、技术交流、人才引进、招商引资专项对接,促进形成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坚持项目带动,重点打造产业及基地建设项目、市场应用推广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