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心胸有多宽,合作舞台就有多广。未来5年至10年对中德来说都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两国合作将呈现更多契合点,不断获得新动力。”这是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期间,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时对两国关系提出的殷切希望。
安徽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对德合作交流由来已久。早在1984年,安徽省就与德国下萨克森州正式结为友好省州关系。30多年来,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农业、环保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德国世界500强企业大陆集团在华投资的首家全外资轮胎生产基地落户安徽,合肥学院成为中国对德合作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在皖德国专家三获国家“友谊奖”、七获“黄山友谊奖”,2010年安徽省在汉诺威市举办了德国“中国文化年·安徽周”活动……这一个又一个闪光点,如同音符,串联成曲,谱写出双方合作共赢、携手发展的动人乐章。
当前,中德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并有望在高水平上稳定向前发展。去年两国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提出以创新全面引领中德未来合作,德国的“
工业4.0
”与“中国制造2025”之间具有很多契合之处,中德是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德国总理默克尔就曾表示,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高科技研发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德中在数字经济领域各有所长,两国就此开展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安徽在中德合作的大版图中,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地处中部,连接东西,在中国未来城镇化、工业制造升级上大有可为。创新是中德合作的关键词,创新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安徽省持续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精心打造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区域创新能力跃居中部省份第一,新能源汽车、量子通信、高端制造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省会合肥更是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之城,中科大、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坐落于此,可以为未来中德合作提供有力的智力人才支撑。
立足新形势新常态,安徽省正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加快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具有安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深化对德合作,积极引进和吸收德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于安徽省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力和产业竞争力,统筹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深入谋划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得欣喜的是,安徽省对德合作交流在现有良好基础上,正不断向前迈进。在制造业领域,省经信委等部门重点推动德国“工业4.0”与安徽省“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推动正在成长的“安徽制造”与世界先进的“德国制造”合作对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共同推动筹建“中德量子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省信用担保集团先期试点与德联邦州担保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新一轮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已经开启,令人期待。
德国有句名言,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从本月29日开始,德国总理默克尔第八次正式访华,在华期间专程来皖参观访问,中德一系列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也将在合肥举行。这必将对促进安徽与德国合作交流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让双方合作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为推进中德关系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