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燃气灰口铸铁管改造已进入攻坚阶段,剩余的47公里燃气灰口铸铁管的改造共涉及道路220条。为尽量减少路面开挖,避免天寒地冻、不利于路面恢复的困扰,青岛能源集团创新改造方式,引入了“
机器人
”和“穿越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施工对城市交通、居民生活的影响。
探访 燕儿岛路挖两坑同时作业
昨日下午,记者在燕儿岛路南段看到,与以往燃气管改造全路段开挖不同,这里仅在人行道开挖了两个洞口。工作人员介绍,北侧的坑长约14米、宽1.5米、深1.2米,坑内的灰口管只暴露了一点进口的位置,旁边的坑内放置了一条长12米的PE管。技术人员通过管道 视频 探测车(TAP机器人)借助镜像技术对燕儿岛路段(香港中路至东海中路)地下管线进行普查后,两位工作人员进入坑内,将管径为DN250的 PE管插入原先的DN300灰口管中。同时,南侧的坑内也有数名工作人员“接应”。
青岛能源集团泰能工程公司副总经理苏峰介绍,这种“穿越”式的灰口管改造方式叫做燃气PE管的内插技术,简称“穿管”技术,它是集不破坏地面结构的非开挖定向穿越技术、燃气管道输配技术、燃气PE管施工技术、PE材料的 应用 技术及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施工技术方法。
创新 施工周期压缩一半以上
记者了解到,这种方式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效率高;减少土方工程、路面恢复等环节,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扬尘和噪声,减少对城市交通、居民生活的影响等优点。但该方式也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要求原管径较大,缩径后不影响供气能力;要求直线距离较长,管路折点、三通较少。
经过“机器人”测算,燕儿岛路原设燃气灰口管分支很少,老管道百余米距离内都没有折点,非常适宜采用PE管内插敷设这种新技术、新工艺,这也是能源集团首次实施“穿管”作业。 “这段路约为106米,如果按照原先的方式改造需要全部开挖,施工周期长达10天以上,极不方便车辆、人们出行,而现在只需要在两头开挖两个工作坑,一共才十几米,施工周期压缩了一半以上。 ”苏峰解释,改造后居民也不必担心管道的输送能力,“PE管的摩擦系数低,输气能力大,同时,我们也会提高一定的管道压力,所以输送能力完全不必担心。 ”
据悉,因青岛地貌起伏较大、折点较多,且低压管线分支较多,许多管路不适合这种施工方式。据悉,剩余的灰口铸铁管改造主要集中在市南、市北两区内居民区、商铺单位密集、停驶车辆较多、地下管线复杂的道路。经筛选,我市将逐步对南京路、江西路等20余条具备“穿管”技术施工条件的局部路段实施此项新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