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彩电业的龙头,海信电器今年在行业下滑的情况下,业绩逆势增长。海信电器总经理代慧忠12月21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其中一个秘诀——海信集团过去三年通过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工14亿元。
而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于,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推动流程再造、组织变革,“一是把生产基地全部工厂化,二是部门平台化”。代慧忠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组织的边界都是消耗效率的,过去的三年我们一直在与”部门“做斗争。”
三年生产效率提升120%
工业4.0的概念现在很火。代慧忠认为,工业4.0强调的是工业精神,中国工业最大的危害是急功近利、浮夸,而德国在工业上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所以,中国的工业4.0要讲究厚积薄发,产品在生命周期内要有好的质量性能,海信一直坚持精品战略。
“现在都提倡”互联网+“,我们认为是”+互联网“,互联网只是工具手段,我们还是要把产品做好,而不是一味地搞互联网的噱头。”代慧忠说,企业能不能成功,关键是人和产品,海信对人才引进投入了巨资。而智能制造强调效率,投入一定要带来效率。
海信在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优化流程、精简架构。代慧忠说:“要打破部门界限、流程平台化。我们的工艺装备部、工程部、工艺部等已合成一个工艺部,16个部门整合到6个部门,实现了减人增效。”
“我们位于黄岛的工厂,三年前12000人,现在6000人,但我们的模组产量翻了三番,电视产量翻了一番。”代慧忠说,以前生产基地是大而全的公司,现在的任务就是接受订单并以最快最好的质量完成,大大减少了人员数量;以前的部门因为信息化水平不够,要通过人手解决,现在把能够合并的职能聚集在一起,减少了中间环节。“通过大量裁撤,我们要让一线人员看到的是流程而不是”部门“。”
过去几年,海信集团从36000多人,减少到23000人。截至2015年底,海信集团三年来制造效率累计提升超过120%,仅人工费节省就超过了14亿元。
在谈到是否全部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时,代慧忠认为,全部实现无人化生产柔性不够,跟不上当前瞬息万变的产品设计要求,所以海信选择在关键点上按照需求定制自己的机器人;并且一定要遵循“两年半收回成本”的投资原则,否则大冒进式地引进机器人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海信曾与一家日本企业合作推进六轴机器人,因需要五年才有回报,后来放弃了。
他透露,未来三年,海信各家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不能低于25%。“我们需要打破部门界限,目标是整个工业链就是一个部门,减少层级、流程,今后一个人的管理幅度可以加大。”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