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广汽菲克的汽车,小到九芝堂的六味地黄丸,长沙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上了
机器人
。从长沙
工业机器人
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出炉,到近40家企业入驻长沙机器人产业园,无不都在预示着:长沙已经迎来了机器人的时代。
面对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面对“眼尖手快”的国外企业的强势竞争,长沙机器人产业将扮演什么角色,未来走向又将如何?
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科研工作者坦言,“长沙发展机器人产业意义重大,但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在这一领域,除了市场,其他并不具备优势”,他们认为,未来的发展除了要有顶层设计、政策落实外,还需仰仗各行各业乃至全民的创造力。
湖南智蚁机器人研发的花炮内筒装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用机器人实施烟花鞭炮生产的危险作业,达到人药分离,提高了生产安全系数。
【存活之本】
解决本土用户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
机器人产业方兴未艾,但是这一产业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国内,竞争都十分激烈,长沙能否站到“高地”上,望远而行?
数据显示,具有“工程机械之都”的省会长沙,去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9496.2亿元,直逼万亿大关。在这里,发展机器人产业
应用
具有坚实的市场需求支撑。
“单单解决了本土用户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机器人生产企业就有了存活之本。”国防科技大学机器人技术专家李杰说,省内很多大型传统制造企业急于转型升级,首要的就是上线自动化的生产线,这些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自然也十分紧迫。
“长沙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省融入‘中国智造2025’的关键一环”,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邓子畏表示,“没有机器人,就谈不上智能制造”。
“机器人产业园区既要向外加快招商节奏,也要把眼光向内放在传统产业改造上。”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仲伯认为,单单就花炮这一传统产业来说,自动化改造空间就很大。
2014年3月18日,省经信委批复长沙雨花经开区为“湖南省工业机器人产业示范园区”,它成为我省唯一授牌的“湖南省工业机器人产业示范园区”,它确立了先做工业机器人,再做
服务机器人
,最终做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的规划。
目前,长沙聚焦差异化和精细化的产业特色定位,将打造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行业焊接喷涂类机器人,烟花鞭炮、桥梁隧道行业的民爆类机器人,食品加工及各类生活类服务机器人等类型,以满足各类行业所需。
机器人,正引领长沙工业从制造走向“智造”时代。
【现状】
30多家规模企业在使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技术
泰富重装生产车间,机器臂手有条不紊地在进行焊接工作,“一台机器手相当于4名人工焊接,质量百分百过关”。
位于湘潭九华工业园的泰富重装,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跻身百亿湘企之列。在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申小卫看来,这些成绩与公司打破行业传统生产方式,率先采用机器人智能生产线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机器人生产的品质有保证,很多德国等欧洲业主甚至愿意多花10%的成本采购我们的产品。”据悉,泰富重装这批机器人就来自长沙华恒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在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华恒机器人厂房内,世界第一条叉车机器人焊接柔性生产线在这里建成,这条生产线配备的工人为20个,而未上生产线之前人工焊接需要焊接技师65人。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产品已应用到焊接、装配、搬运、涂胶等各个领域。
这只是长沙机器人供需对接的一个案例。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有广汽菲克、中联重科、比亚迪、上海大众长沙工厂等30多家规模企业在使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技术,涵盖了工程机械、汽车制造、食品和物流等领域。长沙机器人生产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初步统计已近40家,其中包括
kuka
、
comau
、Rethink三家国际知名机器人本体企业,机器人企业群聚的规模品牌协同效应初显。
面对机器人产业网日趋繁荣之势,李杰毫不讳言地指出,目前国内机器人市场需求很大,生产企业也很多,但分布零散、技术低端,没有成系统地发展,也无法给企业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我国精密
减速机
、控制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成本70%以上。”在李杰看来,未来,长沙机器人产业要想抢占制高点,关键还是要在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方面多下功夫。
必须走“创新+创业”的路子
12月19日,湖南省机器人研发演示中心在雨花经开区内落成开放,长沙雨花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国军透露,演示中心通过共享园区机器人企业技术资源,开展实用型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及演示,将通过3年的持续投入,构建
工业机器人应用
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应用技术基地,搭建产业公共研发平台,为湖南乃至中部地区机器人产业的应用和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确实不能只简单地引进几个项目,而是要着力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圈。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多维网络体系,包括生产、科技、劳动、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等多方面。”深谙产业发展之道的政府人士王志杰指出,我国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这个产业,靠过去那种承接转移、“1 N”的老路子是很难走下去的。王志杰进一步解释,因为放眼全国,这个产业的总量并不大,产业规模也不大。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只是汽车等传统领域的机器人较为成熟,一些新兴产业和生活服务类机器人,也仅处于刚起步阶段,因此,要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必须走“创新+创业”的路子,“打造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圈,不只是为集聚一批企业,更是要为企业提供一个更好创新、创业的环境。”
据了解,目前雨花经开区正积极搭建“技术、人才、市场推广、检测、投融资、财政支持、产业聚集”的七大平台。如与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中轻长泰、湖南大学、国防科大等合作,将组建机器人演示中心、研究院,并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及多种创新性融资平台等。
【预警】
机器人研发领域人才奇缺已成瓶颈
都说“用机器来换人”,而眼下的一个现实情况却是,因机器人研发领域人才奇缺,已成为“机器换人”的瓶颈。受访人士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一点。
省经信委主任谢超英表示,从汽车、工程机械、船舶等产业来看,往往是产业发展起来了,人才却不够。机器人产业要快速发展,除了加大人才引进外,本土高校也要提高产业敏感度,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罗红宇博士进一步指出,目前国内各方都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通过各种政策倾斜支持。然而,该行业在国内仍面临发展窘境。国内高校还没有针对机器人设置专业,仅有少数的本科高等院校自行设有机器人相关课程,而针对机器人应用人才的课程和科普性教育都处于空白状态。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10年,机器人行业是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行业。据保守估计,该产业在未来几年中将会创造多于200万个工作岗位,就业前景也十分乐观。
一个好现象是,省内高校已经开始行动,如湖南大学获批建设“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理工学院牵手企业成立了机器视觉与机器人应用研发中心,国防科技大学机器人相关专业通过招收地方研究生,专门培养对接企业、市场的工程师。此外,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也已与产业园签约,今年投资了1200万元建机器人人才培训中心,明年起将招生320人。
【观点】
莫重蹈传统产业过剩覆辙
看中行业潜在的发展前景,机器人产业园“一哄而上”,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也初露端倪,产业技术空心化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发展中切记要理性发展,不能重走我国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老路。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
要着眼全产业链发展
我们的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国外水平差别不大,只需把信息化技术注入工业化之中,我们就完全可以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抢得先机。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摒弃浮躁,担负起创新的主体责任;要集成思路,从设计、规划到装备、服务,着眼全产业链发展。
——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漾
软件修改和售后有成本优势
与其它行业一样,我国
机器人企业在与国外竞争时,拼的是价格和服务,如在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可以在
应用软件修改和售前售后服务方面形成成本优势。
——金模工控网首席分析师罗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