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年,英国是世界上惟一的工业国家。当发生危机的时候,它的第一个选择是不是创新,而是寻找海外市场——只要把这个产品销往海外就能解决本国生产过剩的问题了。”王战仔细研究了历史上的五次经济危机,从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于是,在1775年工业革命之后的100多年内,世界范围内始终没有出现新的科技创新,但是英国却拥有全世界42%的殖民地。“当一个国家依靠投资和贸易赚取利润的时候,它就不需要创新。”王战说。
然而,当世界对老产品的需求也逐渐饱和时,企业家们不得不加大创新投资,制造一些“新产品“来拉动需求。于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兴起了一场以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策源地。
王战认为,企业家与科学家的决策是不一样的。当一项新技术面世的时候,科学家希望尽快生产,而企业家却把科技革命看作是一个经济现象,习惯于从成本效益上考虑这件事情。
“当老产品销路很好时,新技术往往难以出头;而当老产品出现过剩危机时,企业家们才会考虑创新产品。而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这时候恰恰是新技术的‘绿灯期’。”
王战认为,创新并不局限于技术与产品,还包括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在这方面,中国企业跟上了这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步伐。虽然很多的原始创新没有发生在中国,但是在新技术的应用与业态方面,中国企业领先于世界。
机器人留住东部产业
“所谓的世界经济相对衰退期,是指在两次科技革命之间的交替期。”王战认为,信息技术的原始创新已经进入尾声,但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依然大有可为。
在信息技术渗透制造业的过程中,德国提出了“工业4.0”并把其作为自己的国家战略。而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智能制造可以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战认为,在上一个经济繁荣周期,中国通过吸引外资依靠加工贸易获得了超常增长。但是随着人力成本逐渐上升,外资制造业开始将工厂迁往中国中西部或是东南亚国家。“如果外资企业要继续占领中国市场,那它会继续留在中国;如果它的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和欧洲,那么它可能会把产业迁往东南亚国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