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码布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概念从1956年提出,至今历经了近60年的演进,已从单一功能设备向通用设备、单一场景到复杂场景、简单行为到复杂行为的逐渐发展。
现阶段人工智能产品仍仅仅是辅助人类工作的工具,多表现为传统设备的升级版本,如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扫地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未来随着科技等技术的发展,或将会出现在各类环境中模拟人类思维模式去执行各类任务的真正意义的智能机器人。
据了解,目前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识别、语音识别、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科技成果已进入广泛的实际应用。也正基于此,我国出台了大量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
一系列政策描绘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路线图——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将较“十二五”末新增4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26万台,保有量达到180万台,较“十二五”末增加140万台。
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指出,“中国制造2025”目标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其核心就是要抢占新一轮国际制造业的竞争制高点,其主要措施是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而机器人、3D打印、智能工厂则是其重要支撑和依托。
据了解,工信部2015年就机器人产业开展三项重要工作,一是制定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引导行业发展;二是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机器人研发、应用;三是在重点制造领域推广机器人应用。根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工业机器人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
中国机器人“钱途”广阔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等对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重大需求,发展智能产业和智慧经济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表示。
中国制造业企业多数仍处于自动化的早期阶段,随着未来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中国工业制造业也将朝着集约化、智能化的方向进行产业升级,对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将会大幅度释放。
对此,各大机构基本也都看好机器人的需求,提出了较高期值的预估。
根据IFR调查,2004-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需求年复合增长率达10%,国元证券也预计2015-2020年相关增长率将升至16%,且2015-2020年在全球各区域中,以中国的增长潜力最高,预估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0%。
广发证券研报预测,未来国内将形成千亿级工业机器人市场与百亿级公司。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大部分需求将来自于汽车以外的一般制造业。银河证券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在服务机器人行业将有望出现巨头级龙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