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报告释放东莞向“智造”转变强烈的信号
珠三角竞争力报告中,《被低估的东莞背后:珠三角制造业开启新模式?》等报道引起了在莞企业家的强烈反响。报道与之前个别媒体报道东莞企业倒闭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记者如实地报道了东莞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的过程,让外界更多地了解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更好地为“东莞制造”正名。
近年来,东莞一方面在利用信息化来改造传统产业,比如制鞋、制衣、家具等行业;另一方面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经济平均增速,已成为东莞经济的新增长点。自今年6月份广东省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工作以来,全省共有3000多家企业申报,首批通过2049家企业,其中莞企占了493家,超过广州市482家的入库企业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一。这个数据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东莞制造不仅仅是“制造”,已经开始向“智造”转变。
——易事特董事长何思模
创新力量和地方文化是东莞被低估的典型
我觉得报告中提出“被低估的东莞”这个话题非常好,南方日报能发出这样的声音值得肯定。我个人认为低估还有两个典型的方面,一是低估了东莞的地方文化,很多人说东莞市文化的沙漠,实际上东莞从历史上到现在都非常尊师重教,2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能出5个院士,这放在任何地区都是很大的亮点。二是低估了东莞创新的力量,创新一方面是技术取得,一方面是市场拉动,东莞依靠市场拉动的创新力量更大。比如机器人,东莞涌现出巨岗、拓斯达、伯朗特等知名企业,就是因为他们在市场中得到很多磨练,市场拉动他们创新。
——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
调查报告无论从数据还是实例,都给了我们很多信心
看了南方日报的这次竞争力报告,感触很深。其实今年,不见得是东莞制造业最难的一年,但一定是思考最多的一年。因为很多行业正在兴衰的交融变幻之中,很多人找不到方向、看不到答案。而此时,看到一组这样的报道,的确让人为之一振。我认识很多企业主,很务实,但往往只看眼前一亩三分地,对于经济形势认知有限,难免思维自我局限,甚至对宏观经济环境产生悲观情绪。而这个调查报告,无论从数据还是实例,都给了我们很多信心,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也颇有启发。
——东信集团企划部经理李萌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