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制造业未来的转型方向应当是以大项目为带动,引进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延长产业链的项目,抓好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三星、华天等高端半导体项目,中兴、酷派手机制造项目等,形成集成电路生产、光伏产业、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发展优势。
中国制造2025的由来
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达到1.95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在22个大类制造品中,7大类产品名列世界第一,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美国政府启动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提出了“在哪里发明,在哪儿制造”的口号;2013年德国政府颁布了《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
工业4.0
战略的建议》,提出工业4.0计划;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工业强基战略。
进入2010年以来,美国、德国等世界制造业强国纷纷提出了未来的制造业发展计划,同时也为未来的制造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智能制造。对此,《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步走战略:2016—2025年的第一个十年中国要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之列,工业化完成并进入后工业化;2026—2035年的第二个十年中国要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的中等水平,后工业化基本完成;而在2036—2045年中国要完全建成世界制造业强国。
陕西制造的发展及其现状
陕西省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在“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中央在陕西布局了很多大的制造业项目,后来陆续发展,到现在已形成通用和专业设备、制造加工、国防、航空、航天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当前陕西省现已形成8个产业集群雏形,其中包括电子通信设备元器件集群、重型汽车产业集群、数控机床产业集群、航空产业集群、光电子产业集群、空调压缩机产业集群、输变电设备产业集群、鼓风机制造产业集群。其中,除了数控机床产业集群位于陕南汉中地区外,其余的产业集群均位于关中地区。
2014年,陕西省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4145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1.6%,企业数比2008年净增1038户,占比提高4.4个百分点。陕西省制造业企业覆盖全部31个行业大类,企业较为集中的行业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制造业企业数的14.2%,农副食品加工业占11.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7.4%,专用设备制造业占6%,通用设备制造业占5.5%。从行业产值占比分布看,产值占比较大的行业分别是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占12.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9.9%,汽车制造业占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7.5%,农副食品加工业占7.1%。
陕西制造现存问题
从全国来看,陕西制造业在全国制造业中的占比偏低,整体实力仍然较弱。2014年,陕西制造业单位数占全国制造业单位数的1.2%,资产总计占全国的2.1%,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1.4%,利润总额占全国的1.4%;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201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100强当中,陕西制造业仅仅有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排名47位)和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58位)两家企业,从数量上来看远落后于广东、江苏等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也落后于四川、重庆两个西部省(市)。
从自身来看,陕西制造存在问题在于一是国有体制和国防军工比例高,民营体制与民用产品比例低;二是陕西制造业产业结构性问题和体制结构性问题都比较明显,小农意识较浓而市场意识较淡;三是陕西制造业中中小企业和本地化企业数量多,大的龙头企业和国际化企业数量太少;四是陕西制造互不关联的产品与技术琳琅满目,缺乏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陕西制造业经历了怎样的寒冬
据陕西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陕西省经济数据全面偏弱,经济下行压力仍大。2015年9月和10月,陕西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别是47.9%和47.8%,低于全国同期PMI指数1.9%和2%。
2015年10月,陕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9.4%(全国下降5.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3%(全国下降6.9%)。1-10月,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降9.0%(全国下降5.1%),购进价格累计下降4.8%(全国下降6.0%)。截至10月,PPI同比指数连续40个月保持下降趋势(仅2012年12月持平)。10月陕西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8%(全国为49.8%),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第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
从陕西制造业企业经营状况来看,2015年诸多陕西制造业企业面临产品价格和企业净利润的双重大幅下降。以主营钛等稀有金属新材料的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15年前三季度西部材料亏损6723万元,净利润同比下滑逾52倍,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3850元。为摆脱困境,公司近期宣布,拟募集资金9亿元投向核电、环保项目,加速公司在新兴领域的战略布局。
陕西制造业如何走出困境:从陕西制造到陕西智造
作为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大省,陕西制造业发展具有以下三大优势,一是陕西教育资源丰富,人才众多。2015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达33.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为陕西省制造业再创辉煌提供了雄厚的人才保障;二是陕西拥有大批的高新产业资源,将为“智造”的升级提供强大的支撑;三是陕西不受传统制造业尾大不掉的束缚,它的转型阻力更小。
(一)转型升级
陕西制造业未来的转型方向应当是以大项目为带动,引进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延长产业链的项目,抓好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三星、华天等高端半导体项目,中兴、酷派手机制造项目等,形成集成电路生产、光伏产业、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发展优势。加快材料、数字化设计、快速成型、关键部件等技术开发
应用
,面向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医疗、文化创意等重点行业,推进3D打印及智能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围绕国家发展大飞机、航空发动机重大战略,推进新舟60、600飞机系列化发展,新舟700飞机研制,运8民机系列改进改型,民用无人机研制和产业化,扩展Y20、C919、ARJ21等重大机型配套业务,加快建设全球最大涡桨支线飞机研制生产基地。围绕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和低成本航天运载动力,发展卫星有效载荷、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导航、遥感数据以及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等,完善卫星应用产业链,打造国内领先的卫星应用产业集聚区。
(二)两大重点任务
第一,促进军民融合。鼓励陕西国有企业、政府性基金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参与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建立合资公司,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和军工基础建设。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重大项目向基地(园区)聚集,实现集群发展。
鼓励军工单位围绕能源化工、汽车制造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提供配套产品,发挥军工技术和装备优势参与改造提升冶金、有色、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
第二,制造业服务化。积极推广“陕鼓服务”等模式,支持汽车、输变电、节能环保、数控机床等领域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加速向成套、总承包以及研发、营销、监测、维修等产业链服务环节延伸,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设计、整体解决方案、在线监控维护、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企业由设备提供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