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什么样的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给机器抓手装上眼睛。在这些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上,需要检查已封装的产品是否合乎标准,液体产品是否灌装到了标准线上,标签贴牌有没有歪斜。而以往这样的检查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工来完成,“只能年轻人来做,上了岁数的眼力跟不上。”拓峰科技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丁毅介绍,而通过PET视觉检测技术,就可以帮助企业完成人类肉眼难以完成的各种检测。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器换人”。
“机器换人”,换的不仅仅是关键岗位上的用工量,更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对制造工艺加以优化,达到让“质、量”共同提高的目的。
丁毅曾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企业花了上百万元购置了进口机械手,起先确实帮企业节省了不少人工,“可没多久就发现不能用了,被迫搁置在仓库,一闲置就是好几年。”
丁毅说,浙江的制造业许多是小批量、多品种,单纯的机械手应用只能应对一种产品,对其他规格或种类产品就无计可施了。
不可否认,“机器换人”实现了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的转变,带来的是用工结构的调整,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加大。丁毅表示,就此一点来说,不少企业的“机器换人”还存在顾虑。一家小鞋厂老板算过一笔账,一条生产线上需员工15人,一年工资5万元,共75万元。引进一台新设备需要500万元,如果是进口的,费用更高。按照使用10年计算,统计折旧费用、银行利息、两个技术人员的工资,一年下来大概95万,还不如用人工来得划算。
这样的想法在不少中小企业主当中存在。
丁毅认为,企业不能止步于引进设备、换掉工人,如何把先进的生产技术纳入到生产管理体系中,最终实现生产智能化、决策科学化,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才是“机器换人”的应有之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