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稳定经济增长基本面。首先,突出抓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强化“双引擎”作用。电子产业以智能终端提质放量为重点,积极争取品牌价值高、出货量大的订单,加快引进新品牌企业在重庆下单生产,推动乐视大屏电视投产放量。加速智能终端配套企业开工建设和投达产。全年生产笔记本电脑6000万台、手机2.2亿部、打印机1500万台、显示器2000万台,电子制造业产值增长13%左右。其次,加快装备、化工、材料、消费品产业提档升级。最后,实施技术改造工程。
第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发展动力转换。一是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体系。力争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率先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有条件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在3D打印、物联网等领域建设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推广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创新模式。二是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滚动实施100项重点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计划,重点推动新型SUV、纯电动轿车等一批重大新产品加快研发并实现产业化。三是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在电子、汽车、装备等行业,引导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提升重大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四是实施质量品牌工程。围绕重点支柱产业,深入开展“专家百团千企行”质量诊断提升行动。
第四,综合施策去产能,努力提高供给有效性。一是促进本地消纳。二是优化存量产能。三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四是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五是严控新增产能。
第五,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一是巩固智能终端、汽摩等现有产品出口优势。二是加快引进新项目。继续按照上中下游产业链一体化、集群化发展模式,引进新品牌客户,吸引一批加工贸易企业落户重庆。三是加大新兴产业产品出口力度。鼓励市内高技术企业成立海外事业部,支持集成电路、液晶面板、智能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LED等产品出口。四是加大区县工业外贸力度。五是帮助企业开展海外业务。
第六,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打造互联网经济高地。一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继续推进装备智能化提升行动,支持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等关键装备的创新应用。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不断完善重庆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业云体验中心和结算及下单中心。二是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速推进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渝北仙桃大数据谷等特色园区建设。务实创新推进中新ICT领域项目合作,启动中新国际数据通道、智慧物流互联互通平台等示范项目。推动腾讯、联通二期数据中心建设,电信、移动、浪潮、斐讯数据中心等项目竣工投运。建立完善互联网经济运行统计监测体系。三是全面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在教育、医疗、社区服务、文体、旅游等领域深入应用。加快全市信息化系统集约化建设。四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五是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第七,抓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
第八,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低碳集约发展。
第九,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全面激活企业发展潜力。
第十,抓好企业综合服务,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