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已经迎来了机器人的时代,机器人大军已经取代人类帮助我胜任了越来越多的工作,机器人
应用于医疗领域也不在成为新鲜事了。近日,在中南地区首例由达芬奇机器人开展的心脏手术成功完成。
智能手臂在心脏内“起舞”
在协和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的患者是一位22岁的男青年,入伍体检时查出患有心脏瓣膜重度返流合并房间隔缺损:“相当于心脏内心房和心室之间的门关不严,必须通过手术修复这扇破损的大门。”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说。
“达芬奇机器人心脏手术可以说是所有手术中最具有挑战的。” 董念国称,与其他的外科手术如子宫切除、肿瘤切除等不同,心脏手术最大的不同在于,手术的目标对象——心脏是不停跳动的,这也成为心脏手术的一大难点。这就好比,打靶时如果靶子是静止的,或许很容易就能被射中,但如果靶子是不断移动的,其难度就不言而喻了。
为了能在跳动的心脏内精确手术,达芬奇机器人在手臂上装了一个智能感应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跟踪人体的呼吸及心脏跳动情况,并根据这一情况精准判断手术操作的时机和力度,不断的反馈及提醒,使得手术的操作更加精准、手术更加安全。“而以前,只有经验非常丰富的外科医生才能做到这一点。”董念国说。
主刀医生“进入”患者心脏
“人体的心脏瓣膜正常大小接近乒乓球,但你看这个屏幕上,因为放大了10倍,瓣膜足足有篮球那么大,这样就可以把细微结构展示得更加清楚。”指着达芬奇机器人操作录像,董念国向记者介绍了整个手术过程。
只见在画面上,机器人手臂上的抓钳精确地移动,一手捏着针快速地缝合,一手的挂钩时不时调整一下位置。“这两条手臂就相当于是我的手,摄像头进去就是我的眼睛,有了达芬奇机器人,其实就等于把我的眼和手,送进了病人的心脏里。”董念国表示,手术时虽然自己是在隔了几米远的操作台上,但对于病人心脏内的情况,他比肉眼看得更加清楚。
每个切口只有0.8厘米左右
在同济医院接受手术的女患者今年31岁,由于活动后心慌胸闷半年,一周前入院治疗。经检查,诊断为三尖瓣返流伴房间隔缺损,需要做三尖瓣成形术及房缺修补术,但是她接受不了开胸手术,害怕在胸前留下长长的伤疤,所以来同济医院寻求微创手术。
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魏翔教授说,传统的心脏瓣膜手术,需把病人胸骨锯开、胸腔撑开后进行手术。而使用达芬奇机器人开展心脏手术,仅利用人体的自然通道“肋骨间隙”——在乳房下缘、腋窝处开3个小口,让机器人“迷你”的胳膊进入心脏进行操作。与传统的开胸手术至少20厘米的切口相比,此次手术每个切口只有0.8厘米左右,创可贴就可盖住。
另外,心脏手术需要有大量的缝合工作,而达芬奇机器人灵活的仿人手操作系统,可以完全模仿人的手腕动作,7个自由度,能够360度旋转,活动范围远大于人手,而在狭窄解剖区域中则比人手更灵活,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动作精准、出血量少。病人手术后住院5—7天,比常规住院时间缩短2—3天。
专家们表示,除了先心病、瓣膜病,下一步他们还将进一步把达芬奇运用在冠状动脉搭桥等心脏手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