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编者按:新春伊始,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频频关注东莞,纷纷在重要版面、栏目刊播关于东莞或以东莞为样本的报道,数量达到16篇之多,内容涉及转型升级、机器换人、城市形象宣传、核心价值观培育等多个方面。报道以大量笔墨肯定东莞经济社会建设成效以及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而做的不懈努力。
本报今日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1、新华社聚焦东莞转型,中英文同步向海内外播发文章
东莞未现“倒闭潮” “世界工厂”正在转身
低成本优势渐失后,外资“撤离潮”是大势所趋还是言过其实?“世界工厂”未来将为世界提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来到东莞调查,并在2月4日中英文同步向海内外播发文章,介绍东莞转型经验。
企业关停处在正常范围
报道称,2015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约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迈入了“6000亿元俱乐部”,智能手机、电子元器件以及服装、鞋帽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东莞堵车,全球缺货”,并非只是一句玩笑。
“世界工厂”招牌背后,占东莞对外贸易额和工业增加值六成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过,与中国其他地方的外企一样,他们正承受着当下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种种压力。唯一的不同是,这种“不适”感或许来得更早一些。
正是因为在对外经贸领域具有这种“风向标”作用,东莞外资企业的风吹草动总能引发外界聚焦,“倒闭潮”“撤资潮”等报道也屡屡见诸报端。
对此,东莞市商务局副局长方见波说,东莞有外资企业倒闭外迁是事实,尤其诺基亚东莞工厂、联胜电子等个别大型工厂关停结业格外受到关注。但无论是从规模还是质量来看,都属于正常范围,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搬迁潮”。
他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15年东莞共有362家外企关停外迁,其中以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而此前三年,东莞关停外迁外资企业数分别为569家、454家、434家。
外资仍在不停地涌入东莞
报道指出,事实上,“倒闭”的最高峰值出现在2008年,当时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东莞857家外企关停外迁。之后,关停企业数量逐年递减。
如果在更长的时间尺度里观察,会发现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有“生”有“死”实属正常。从1979年至2008年间,东莞累计吸引外资企业2.7万余家,2008年实有约1.2万家。这意味着国际金融危机前,平均每年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自然消亡500家左右,约占总量的4%至5%。
“东莞的‘世界工厂’地位,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慢慢积累形成。这里产业链成熟,上下游配合默契,而东南亚除了人工成本低一些外,在产业的成熟度和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无法挑战东莞。”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说。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