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仍在不停地涌入东莞。2015年,东莞实际吸收外资53.2亿美元,增长17.5%。其中外资在科研技术行业投资增长135%,在金融行业的投资增幅高达696%,服务业超过制造业成为“吸金大户”。
东莞百利达健康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草彅和彦,是当地日商协会的副会长。在他印象中,这些年东莞日资企业有来的也有离开的,但总体并没有突出变化。
尽管成本上升让很多企业有了压力,但聚集的上下游企业、较低的物流成本、细化的分工服务等因素,牢牢地吸引着一大批外资企业,他们选择了留在东莞。
转型大势所趋,创新破解困局
一批产品附加值与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高的外资企业倒下或离开,同时更多更强的企业不断成长,迎来一轮新的生命周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升级过程中,也给东莞与全球前沿科技结合带来了机遇。
在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汇集了一批中外创新型科技企业,将工业机器人作为发展方向的李群自动化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夏天,由李群自动化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条机器人月饼包装线投产。8台李群机器人组合而成的包装线可以实现分拣、装盒、封箱等多项工艺,每小时上千盒的产能,全程只需4人监管,节省人力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包装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从手机、电脑到数控机床,从汽车零部件到机器人、智能设备,东莞制造业出现了对包括外资在内的低端产能的挤出效应,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为劳动密集和技术、资金密集型并重,加工制造业层级逐步提升。
竞争日趋激烈,提升自身“磁力”
在东莞采访期间,外企里涌现的“高精尖”研发机构令记者印象深刻。“十二五”期间,东莞外企新设立研发机构943个,新增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1379个。
还有一些行业翘楚,专注研发创新,极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很少出现在公众视线。有专家认为,正因这些“隐形冠军”不懈努力,东莞现代产业才能葆有竞争力。
“东莞的转型升级主要是产业的转型升级。”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说,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东莞将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实施“东莞制造2025” 战略,抢占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
2、《人民日报》刊发对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的专访报道
东莞仍然是投资热土
经济的稳中向好是否意味着寒冬已逝、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莞式反转”如何诠释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东莞制造”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是否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东莞,是否依然是一片投资热土?《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并于1月26日在13版刊发报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