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在海正药业的普通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车间里,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们已经重新投入到了紧张的节后生产工作中。在“刷刷”作响的机器声中,药品在流水线上快速传动。观察药品的包装环节,从开始到完成,每道工序甚至快得让人来不及看清。
海正药业副总裁陈正杰介绍:“我们已建成的3条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关键设备是从德国引进的,配备‘机械手’。以智能制造代替人工操作后,生产人员可以从原来的200人减少到了60名。”
“十二五”期间,海正不断加快原料药生产向制剂产品生产和研发的转移。去年7月20日,海正台州制剂生产基地正式启动投产,意味着其迈向了智能制造的新时代。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机器换人”战略的深入实施,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与人均年产值的提升更是迈上了新台阶。据悉,与2010年原料药生产时相比,总体生产人员从800名降至了600名;人均年产值却从原来的80万元,提升到了600万元。
换来劳动生产率跃升:从一批60万粒到200万粒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车间所在的制剂四车间,是海正在外沙厂区建成的第一个智能车间,投资1.25亿元。目前这一车间已经形成年产20亿片固体制剂的生产能力,预计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实现18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该车间采用了先进的制剂生产技术和工艺。引进的制剂粒生产线、挤出滚圆机、自动包装联线、胶囊充填机等进口设备,都具有了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车间还购置了在线清洗设备、纯化水循环系统等国产高端设备。全套工艺都符合国家新版GMP(良好生产规范),以及欧美等国际通行的cGMP(国际GMP规范),具备较高的质量标准。
制剂事业部副总经理凌荣华说:“采用智能设备生产后,我们的生产效率有了很大提升。例如铝塑包装线的九道工序,原来岗位设置需要20个人,在‘机器换人’后只需要5个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