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回想起促使我出发的起点,有一点奇妙,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午后,那时中国机器人研究刚起步,离中国将智能机器人主题纳入863计划还有两年,我在一条小河上悠闲地划船,无意中发现活动于水中的生物,我便用一个空饮料瓶将河中的水带回学校,经显微镜下观察,小水滴里竟然有那么多的微生物,这个肉眼看不到的世界里竟是如此神奇。那时起,我便对微纳操作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现在看来,未来微纳操作机器人研究仍是我工作的重心。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从无到有,至今也才二三十年的轨迹,却也诞生了不少做的不错的新锐企业,可见发展速度之快,而真正算起来,微纳操作机器人研究开展近30年,目前中国、日本、美国、欧洲等都在暗自竞争微纳操作技术的新突破。
在我看来,要想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获得一个大的跳跃,微纳技术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这或将是一个带给世界以世纪性革命的技术。而中国将会有更大空间去释放这项技术,这也是我选择来中国从事微纳操作机器人基础性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
扎根中国的抉择
我今年68岁了,但我的学生们都说我不像,我喜欢跟他们一起讨论研究项目,一起分析实验结果,一起分享快乐。
有人问我多年科研生涯是否枯燥,我并不那样认为,我日常的工作状态就是沮丧与欣喜交织的,多次实验,总是失败多成功少,失败时我也很沮丧,但突然有一次成功了,我就欣喜不已。我记得有一次,在东京地铁上坐着,一个好想法突然从脑子里钻出来,我赶紧回到办公室,找到一张纸第一时间记录下来,然后立即实施试验,那种激动的心情至今仍清晰在昨。
早在1984年我就开始研究微纳操作机器人,荣幸的是,我开创了碳纳米管的微纳操纵技术,成了世界上首个提倡微纳操作机器人的开拓者与领军者,并且早前在仿生机器人领域首个提出了用于仿猿猴机器人的一种摆动控制器,为机器人的自然运动和智能控制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路走来,有三个奖项是我心中颇为珍视的,一个是2010年IEEE总部颁发的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最高奖“终身成就奖”,这被人看作是机器人领域的“诺贝尔奖”,拿到这个奖我非常开心,还有一个是2014年中国李克强总理颁发的中国政府“友谊奖”,同年,我又成为日本唯一获得紫绶勋章的机器人领域专家。
2013年至今,我全职在中国的北京理工大学从事机器人研究与人才培育工作,入校之前,我还担任日本名古屋大学微纳机电系统实验室主任。实际上早在16年前我便与中国结下了缘分,彼时起我就与北理工机电学院黄强教授开展合作研究,2008年更是担任了北理工的特种机动平台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海外学术大师,2010年担任“仿生机器人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2012年入选“外专千人计划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