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无法知悉电影中的场景何时实现,但我对自己依然有个时间表,每个阶段都完成怎样的目标也非常清晰。在我的实验室里,你会看到可以进行3D细胞组装的微机器人系统,它基于细胞群的模块化加工与多机器人协同组装,实现了人体功能性组织自下而上型仿制。它基于打印模式的微小血管支架构造机器人集微流道技术、芯片实验室技术、机器人技术、视觉控制技术、细胞培养技术于一体,涉及多个领域的前沿学科,是世界微小血管制造的新兴研究方向,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该支架中加入血管细胞,利用血管细胞和可降解支架的复合培养来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有功能的小直径血管替代物,解决目前外科手术中代替小直径血管(直径<6mm)支架材料来源极其有限的困境以及人工再生组织器官缺少微血管网络的难题。
从基础性研究做起
现在大家都提工业4.0,对于机器人来说,硬件比如电池、电机等一些装置,物理上几年就能创造出一个机器人,现在最关键的是内在的软件,就像人类的大脑,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做好和用好机器人?我预计软件可能在未来五到十年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机器人来到人类中间,必须要有个交互,嵌入到人类社会生活里边去,我们通过网络便可以控制机器人,提供一个智能生活。未来若有应用性产品诞生,当然每个人都有不同喜好,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同样有着各自的文化和需求,就像中国很多不同口味的美食一样,机器人也同样有各个国家的风格,而我们的设想是,不是专门给欧洲、日本或者中国做一款机器人,我们要做的是一个通用的服务机器人平台。经常有人问我如何教育学生、培养人才,我认为学生不是由教授来培养的,教授需要做的只是给学生好的机会,好的环境,而他自己如何做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想法,当然也需要给他们好的建议,但采取与否仍然取决于他们自身,另外,进入一所好大学,有一个好的环境也非常重要。以我和博士研究生刘晓明为例,原来他是一个硕士,我们经常在研究会上讨论新的想法,我鼓励他去实现并同他一起分析结果,慢慢的他对自己的研究越来越有兴趣,又从硕士转成博士,我会给他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比如鼓励他参加国际会议,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带他去参观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室,就这样,他对微纳技术就有了更直接更先进的了解。在我看来,学生就像一株植物,给足够的水和足够的阳光,他就能很好地成长。有人疑惑,我来到中国并没有选择其他的领域,而是锁定在了微纳操作机器人的基础性研究领域。原因是,如果把未来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比作一棵茂盛的大树,那么技术就是地下庞大的根须系统,以往中国在很多方面一直在模仿,从国外引进一些先进技术,就是“拿来主义”,而现在中国有需求做真正属于自己的机器人,技术创新尤为重要。树没有根须会死掉,这个浅显道理似乎大家都明白。而中国只从国外拿来技术的话,机器人产业之树也长不高。微纳操作机器人研究的基础不仅要牢固,也要广泛,把基础打牢才能将产业化做得更好,中国在微纳操作领域需要更多基础性的研究成果。很多国家制定战略规划抢占机器人的高地,中国也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研究在中国有了培育土壤。做好机器人基础性研究,要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人力资源方面,需要更好的科学家,踏踏实实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二是要资金,现在中国政府设了很多基金,来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这是个好事儿;第三个就是机会,从政府到学校都重视基础性研究,便会给科研人员很多机会,给他们很好的环境去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