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三:合作交流平台。张家港印发了《2014年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化项目对接信息汇总》《2014年张家港市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合作需求汇总》和《科技成果项目选编》,为8家产业技术研究院的68项产业化项目、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的70项产品、26家国内重点高校院所的166项最新科技成果项目和107项企业的技术需求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张家港还引进了哈工大张家港研究院、清华大学智能电力研究院、苏大工研院等机构,实现产业、企业需求与研究院技术优势的精准对接。“2014年10月,由我院自主研发的拉丝模清洗分选自动化改造系统交付骏马集团,这一系统利用机器人视觉技术,改变了人工辨别模具代码的传统做法,实际生产中减少人工30%以上。”哈工大(张家港)智能装备及新材料技术产业化研究院项目部副部长陆源说,双方合作的钢帘线物流自动化改造项目正在论证中,同时开展智能装备相关技术合作的企业还有张家港宏宝集团、张家港国泰集团和沙钢集团等。
人才资源锻造技术竞争力
张家港始终将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捆绑”在一起,该市立足产业智能化转型需求,引进创新型人才和先进技术,形成技术武装人才、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企业往往陷入不会改的技术困境。张家港围绕重点产业,搭建“检测——标准——研发”三位一体的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位于沙洲湖科创园的哈工大(张家港)智能装备及新材料技术产业化研究院,2014年投运以来,依托哈工大的学科优势和张家港市政府的资源优势,先后孵化出哈工药机、哈工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企业,并与骏马集团、国泰酒店就智能装备相关技术达成合作协议。“研究院开展企业关键性技术难题、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为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增强了研究院的研发实力。”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跃说。
以人才引领社会经济发展,这是人才引进的题中之义。2013年,张家港在全国率先推出“人才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打破人才数量崇拜,形成“人才项目引进—筛选优良种子—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活力因子”的科学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张家港自主培育“千人计划”人才11名,引进“千人计划”专家产业化项目82个。到2015年底,全市新增领军人才团队85个以上、“姑苏”以上人才25名左右、“千人计划”专家产业化项目35个。
张家港还注重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立“订单式培养”“研究生工作站”等人才对接机制,实现人才与企业“嫁接”式发展。东渡纺织集团与苏州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建立企业研究生合作站,共同开展纺织服装精细化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2013年东渡纺织集团与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共
同建立的生态纺织服装研发检测中心,已实现发明专利8项,其中双方共同研发的荧光面料投入生产后取得较好效果。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最终激发人才的活力因子,才能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着。”姚林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