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机器代替人工趋势日渐明朗。日前,记者走访业界了解到,尽管面临资金紧缺,行业遭遇“寒冬”,一些小微机械装备企业通过引进第三方技术服务平台改良升级原有设备,以较小的投入,实现了企业生产自动化,做专做精单个产品,以期竞争中脱颖而出。
自动化升级
在惠安有众多五金配件企业的经营者,已到花甲之年的老谢是其中的一员。在数十年的生产经营中,老谢的小型五金配件厂走过了“一加一减”的发展之路:配件生产产能由最初的一年800吨左右,增加至3000吨左右;同时,用工人数却直线下降,由用工规模最高时的100多人,减少到如今的20多人。
“这得益于企业不断缩短生产工序,在原有设备基础上不断改良升级,我们称之为草根自动化。”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奕添告诉记者,对于许多小微企业来说,一次性购买高端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显然不现实,但是这并不代表企业在设备自动化升级上无可作为。“比如,在原有设备基础上,通过与第三方技术服务平台合作实现设备自动化升级,不仅投入较小,也能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多年来,老谢不断与技术人士探讨如何改进机械设备,将多个生产工序叠合在一道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次性完成,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最近的一次升级改造,是在传统标准化的冲床上完成的,“传统的冲床不会移动,需要借助人工送料冲压,一块钢板一块钢板冲压,效率不高,而给冲床增加横移与自动送料器功能后,设备便能够自动在钢板上来回冲压。”老谢透露,此举不但节约了人工;而且由于消除了人工操作过程中送料的不稳定性,钢板的利用率提升了15%至20%。“此次设备自动化升级上的投入在10万元以内。”
同时,一些设备生产厂家也开始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对自动化生产线的不同需求,研发可拆分的功能单元。据了解,黑金刚(福建)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尝试研发单元化的生产线组合。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设备在运用过程中的功能需求和自身的购买力有选择地购买一个或多个单元并运用到企业生产线上,而当生产规模扩大,需要增加设备功能时,可以通过添加单元的方式,完善企业自动化生产线。
做精做细单品“粗略估计,目前泉州企业所运用的传统机械装备存量能达到70%至80%,企业完全淘汰旧设备更换新设备不现实,一方面,受制于资金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浪费资源。”业内人士顾先生认为,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通过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增加自动化功能,以较小的投入带动生产效益的提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是一条更为现实的路径。
在竞争激励、产能过剩、库存高企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何寻求可持续发展,并在行业中脱颖而出?业内人士郭斌文认为,拼产品性价比、差异化时代已经到来,产品定价不能太高。
“就拿五金配件为例,由于原产地的优势,河北邯郸一带五金配件拥有良好的性价比,一吨价格在2500元。”许奕添告诉记者,这对于泉州五金配件企业是极大的挑战,原材料成本高于邯郸的企业,产品价格又不能超过2500元以保持竞争优势,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利润,向设备自动化升级要效益是路径之一。
如今,老谢在努力缩短中间环节,降低原材料成本。“直接购买钢坯,运用改良升级后的机械设备就能出产品了。”通过缩短采购环节和降低产品损耗、节省人工成本等,最终让产品更具价格优势。
“除此之外,小微企业还要坚持公司做小、客户做大的理念。”许奕添认为,集中优势资源,做精做细单个产品,争取更多市场话语权和市场份额,是小微企业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