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人工成本上涨形势下,东莞一些靠人口红利发展起来的“三来一补”企业开始“吃不消”。“ 机器换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在这个高效、精准、不知疲倦的铁皮人面前,我们的饭碗还能保吗?《半月谈》杂志全方位报道了东莞“机器换人”的真实情况。今日特转载此文以飨读者。
在佛山,机器人裁缝7分钟就可完成从接单到制作成衣;在东莞,工人可以在一旁喝茶,如果分管的机器出了问题,它会自动发短信通知他;在潮州,一家做盐焗鸡的食品加工厂,一线工人只剩下了拔细毛这一工种……机器人华丽登场,在这个高效、精准、不知疲倦的铁皮人面前,我们的饭碗还能保吗?让我们走进大力推行“机器换人”的东莞看一看。
经济是就业的根本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人工成本上涨形势下,东莞一些靠人口红利发展起来的“三来一补”企业开始“吃不消”。“机器换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应用对就业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同时,东莞的求人倍率还是很高,一个企业部分工人转岗后,很快就会被其他企业或服务业吸纳。
此外,东莞市调研发现,“机器换人”后工人的素质、技能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原因是机器人销售企业提供了与机器人“打包”在一起的应用培训。
东莞中汽宏远汽车有限公司在一期投入10亿元迅速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后,又追加二期25亿元的投资,项目实施后,预计将带动就业2000人。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袁雄斌说,企业生产线做了许多自动化改造,同时我们与器械供应商签订了培训服务协议,要求其对我们的员工进行100%全员培训。“使用机器后,希望全员素质提升,在自动化协助下取得更高的效率。”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