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部分人所感知的“极度悲观点”已经过去,我在3月初开始一直认为A股已经具有结构性创新导向的投资机会。原因和投行、分析师们的数据化视角有一定差别,主要基于A股历史的运行规律,以及近距离对多家上市公司商业进化的观察体会。
包括这么几个维度:一是,A股是政策市,证监会主席的更换,应该说就是政策底;二是,从经济多次的周期性规律来看,上证综指已经严重失真,不能真实反应A股的价值变化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该指数的点位看资本市场的活力,创业板将是真正的价值衡量中枢,相对于主板是健康的泡沫,2月底创业板已有大量资金进入布局;三是,包括创业板在内的A股公司具备高溢价是符合逻辑的,不仅仅是资本供给的关系,更多由于封闭市场导致的上市公司稀缺性;四是,A股的真理是“机会是跌出来的”,一般来说市场都是3-5年获得一次结构性机会,但由于股灾,在两年内可能出现两次机会,或许现在就是巴菲特所言“最佳击球区”。
上述这些都提醒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在A股的进化之路上,悲观者的获利机会只可能在市场欢腾的时候,恐惧的时候悲观只会带来机会的丧失。这个规律对于机构、私募和散户概莫能外。
大数据等行业的领先巨头,传统软件和硬件公司中不具备孕育巨头土壤,建议选择标的具有明确的国际化基因和工程师文化,而具备大数据高级分析能力的应用类公司,具备进化为人工智能企业的领先优势,是最有可能出现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领域,更看好AI在商业BI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机器人 (Robot):机器人概念已经在2015年有过非常好的表现,而且是很多基金的重仓股票。在2016年看 机器人产业 的发展应该具备更宏观的视角,机器人已经不仅仅代表一种科技产品,更多的代表了新时代的主体性。比如:家庭陪伴机器人可能迅速地成为和电脑、空调、冰箱、电视一样的必备产品,这种产品的爆发力将在未来10年获得全面的普及。而另外一个被广泛关注的 工业机器人 领域,应该说创业板“机器人”已经被资本市场给予了很高的溢价,而且标的稀缺,2016年也注定成为热点。不过,跨越历史格局看机器人产业,新的机器人生态将会有更多的相关产品形态出现,比如:机器人的安卓连接软件、机器人组装零件产业链、机器人形态的人工智能等。总之,机器人概念更大规模的爆发是大概率事件,其中最具投资潜力的标的可能是视野之外低调布局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