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系统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元年。“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首次出现在“十三五”规划中,一场千亿元饕餮盛宴即将开席。
3月17日新华社授权发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版提出,“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智能系统、新一代航空装备、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这也意味着,机器人正式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发展 机器人产业 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以此作为保持和重获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如德国“ 工业4.0 ”、日本机器人新战略、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中国“十三五规划”、《 中国制造2025 》等国家级政策层出不穷。
由于劳动人力短缺与人口红利流失,全球 机器人市场 需求仍在加速增长。瑞士Pictet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1035亿欧元资产,该公司预计,今后10年,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速度将达到世界经济增速的4倍。
作为制造业大国,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日益迫切的背景下,中国 工业机器人 市场开始进入爆发期。
数据显示,2010年—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数量年均增长40%,其中2014年较2013年增长56%,占世界总装机量的25%。
国家863 智能机器人 专家组组长赵杰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巨大,预测中国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位置至少要持续10年。
“正式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机器人将得到产业层面的推动,未来五年整个行业将发生质的变化。”安信证劵首席投资顾问张德良表示。
相关行业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在人力成本上升和全球制造业升级的推动下,未来10年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千亿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