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代工厂”时代
3月中旬,东莞横沥镇的中泰模具厂一片繁忙,这个2005年以前只生产家用电器和办公用品模具的企业,如今生产的是复杂、长寿命的某著名汽车品牌的零部件。
同样是在横沥镇的东方亮彩模具厂,智能化的机器正在对一排排手机外壳均匀上涂料。随后,这些部件将组装成为一台智能手机,售往东南亚等第三世界国家。
这正是东莞产业转型的写照: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移。
30多年前,东莞虎门镇通过引进外资,创办全国首家出口加工企业之后,便开始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三来一补)闻名于世。
这种外商出钱、出技术,东莞出劳动力、土地和厂房的模式,撑起了东莞“世界工厂”的称号。多年来,东莞形成了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设备、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造纸及纸制品等各类制造业的“代工厂”。
东莞横沥镇的中泰模具厂,两名工人正在生产某汽车零部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让依靠“三来一补”发展的东莞迎来“梦醒时分”。过去主要依靠人力、土地和环境投入等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走不通了,东莞走上转型之路。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打造智能制造“梦工厂”
压力面前,如何转型?
扶持实体经济、实施“东莞制造2025”、发展 机器人 和智能装备产业,都是东莞政府和企业着力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