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和皮影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艺术文化也慢慢淡出的人们的视线,曾经的国宝艺术已经很难走入时代主流,抓住人们的目光了。不过,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2015“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专题节目播出时,一段精彩的皮影表演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这段皮影戏这么受人喜爱呢?原来这段皮影表演竟然是由机器人操作完成的,而这机器人是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大学生研发出来的。
戏曲和皮影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当这些传统文化遇上现代科技元素,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昨日,记者采访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表演皮影”团队成员。
第三代机器人表演皮影不输人手
2013年成立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文化科技创意团队,是全国高校首支大学生文化科技创意团队,而“机器人表演皮影”这个项目就是团队中的项目之一。
“这个项目规范说法应该是‘华夏留影—自主学习的皮影表演设备项目’。”电子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学生孙其功,是“机器人表演皮影”团队成员之一,也是队长。他告诉记者,登上央视舞台的这个文化创意节目,是他和6个“小伙伴”共同完成的。
如今,皮影戏机器人如今已经是第三代了。“第一代机器人只能左右平移,动作幅度也较小,很多稍微复杂的动作就受到限制。到了第三代,可以多方位移动操作,甚至两个皮影人偶可以相互调换位置,或在空中翻跟头等,如今的这个机器人,灵活性已经不输给人手的操作。”
创作团队多次向皮影艺人讨教
“昨晚登上央视表演的是《大明宫词》唱段,而我们选择的两个皮影
人物形象,也是这段戏曲当中采桑女和一名男子的形象。”作为项目指导老师之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王新怀向记者讲述了团队为这个项目付出的努力。
“我们当时也想了其他的创意,第一代学生在做了大量调查问卷等工作之后,共同决定将皮影这个古老的传统艺术与象征高科技的机器人研发捆在一起。”王新怀说,皮影表演看起来简单,几根线提着一个皮影人偶,但真正接触到皮影表演才知道,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与人偶全身多处关节相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
王新怀说,孙其功和“机器人表演皮影”团队队员,多次前往民间皮影艺人家里去请教、探讨,也曾经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到制作皮影的艺人,向他们讨教皮影表演的要领。“当得知能登上央视舞台表演时,我们都非常兴奋,本来想换一套新的表演行头,但是准备时间太短暂,一些遗憾的地方希望以后能慢慢改善。”
借助科技让古老皮影“活”起来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为这个团队制作表演所用皮影的民间艺人杨军。
“现在卖皮影工艺品很多,皮影戏表演却很少见,面临失传的危险。”对学生们的举动,杨军非常感动,愿意尽力支持他们。“一套皮影包含的内容太丰富了,融合了多种传统艺术精华,有手工制作、戏曲、古老传说等等元素。”杨军说自己很看好机器人表演皮影,将来技术如果成熟,皮影戏肯定会受年轻人的欢迎,“那样,古老的皮影就活起来了。”
如今机器人研发团队的学生都面临着毕业,但他们的梦想并不会因此而中断。
“希望这个研发能持续下去,将更多传统表演以这种新的形式带给人们。”孙其功告诉记者,“华夏留影—自主学习皮影表演项目”已被批准为国家专利项目。而他们的梦想是,“将来能把目前2米左右的表演机器缩小到一个普通行李箱大小或者更小,不需要太大的舞台,就可以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