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
机器人 产业的兴起,作为中国科学技术最为集中的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他们的机器人产业各有什么特色呢?本文为您盘点北上广深 全国四大一线城市机器人产业布局情况。
北京:
服务机器人 特色突出
北京比较鲜明的特色就是
工业机器人 数量不多,但是服务机器人受到追捧。
北京的机器人企业数量约为200家。
北京,作为高精尖产业聚集地,具备打造
智能机器人 产业生态的核心优势。“北京的软件、信息服务业全国领先,人工智能、云计算、
大数据等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和新成果不断涌现,对北京培育发展以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的高精尖产业生态,具有极大促进作用。”专家表示。
还记得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吗?如此盛举让机器人瞬间火遍全球。
2015年11月,为期3天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12个机器人国际组织,58家国内科研机构参与大会。连国家主席习近平都发来贺信,果然是首都啊,机器人大会在哪个城市召开也没在北京这么受重视。
关于产业政策方面,北京也是特色鲜明。
2015年,北京市科委下发《关于促进北京市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首都地区将打造中国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高地。意见提出到2020年,首都地区将实现研制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100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500项以上,制定标准50项以上。
《意见》要求突破
服务机器人尤其是医疗健康服务机器人的技术瓶颈,使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机器人技术将着力突破仿生材料、智能人机交互、多模式识别等关键技术。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等将在临床
应用 技术研究中得到大幅推进。机器人还将逐步进入人们的部分生活领域。待机器人本体结构优化、机器人模块化控制系统、高效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突破后,将逐步实现自动化物流机器人生产。面向反恐排爆、巡检搜救等特种作业服务领域,机器人技术将着力突破空间自主移动、智能控制、多传感器融合等关键点。面向智能工厂领域的机器人,也将在工业数据一致性和互操作性规范等方面实现突破。此外,通过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未来还将在京津冀地区形成3到5个各具特色的机器人技术产业集群。
上海:国内外机器人大企业的驻扎聚集地
上海,显而易见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经济地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机器人领头企业,在中国开设分公司或办事处首选上海,没办法,谁让人家这是这么有理由。
上海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已成为我国产业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形成了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本地企业与国内其他企业竞相发展格局,形成机器人研发、生产、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集聚了一批本体和功能部件企业、系统集成商、相关大学和科研院所。
上海的
机器人企业数量约为400家。
关于政策方面,上海2014年就规划了宏伟蓝图。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印发了《关于上海加快发展和应用机器人促进产业转型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和应用机器人,将机器人应用与上海市产业转型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集合起来。
上海方面提出,在产业上,将支持国际龙头企业在沪发展壮大,培育和引进2-3家国内本体骨干企业,培育5家左右核心功能部件企业,以及10家左右具备整体设计能力和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专业化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2015年上海市机器人产业规模力争达到200亿元,2020年达到600亿-800亿元。在机器人推广上,加大机器人在工业和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应用力度,提高劳动效率。
广州:地处制造业应用需求腹地
广州的机器人企业数量并不算多,但广州的优势在于是广东省的省会,而周围东莞、佛山、中山等地制造业密集,对于应用的需求旺盛。
数据显示,2015年,广州开发区共集聚73家智能装备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总产值达到132.5亿元,同比增长17.3%,近五年连续保持16%以上的复合增长率。特别在机器人领域引领发展,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61亿元,占智能装备业总产值的55%。
政策方面,广州也从2014年开始规划。
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显示,广州到2020年将培育形成超千亿元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具体而言,广州要打造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形成年产10万台(套)工业机器人整机及智能装备的产能规模,培育1~2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
品牌的百亿元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和5~10家相关配套骨干企业,打造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深圳:创新能力强机器人盛况空前
深圳的优势在于他的创新氛围以及产业配套的能力,对于新兴热门的机器人行业,深圳自然是走在前列。
2015年深圳机器人产业产值约630亿元,同比增长31%;机器人企业达435家,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当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已进入提速阶段。
据悉,深圳的无人机企业都有200家,不可小觑。
深圳机器人产业的产业基础支撑雄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水平全国领先。深圳还是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生产制造基地和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微电机生产聚集地,先进制造业已实现规模化发展。同时,深圳的机器人市场辐射能力强大,3C行业是继汽车行业之后第二大机器人应用领域,是深圳的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以上。
除了创新能力,完整的产业链也是深圳机器人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传统的硬件优势,上游研发能力,以及下游应用市场的成熟,打造了深圳机器人产业链的“闭环”。
政策方面,深圳的补贴和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
2014年,《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出台。自2014年起至2020年,连续7年,深圳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深圳市发改委昨日表示,要将深圳建设成为国际化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根据规划,到2020年,深圳将建成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制造基地,产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 生产率和优质成品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低知识技能用工量。2015-2020年,上海市
应用机器人数量年均增加30%以上,平均每年新增机器人3000台以上,平均每年新建5条以上机器人示范应用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