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大批的传统机器人企业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将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机器人的产业创新之路该如何走?本文试图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来探究可行之道。
政府层面: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
“虽然建了大量的产业园,但实际诞生的是一大批传统机器人企业。3到5年后,这些企业将再次面临新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的首席执行官罗军说。刺破产业迷局,如何转型升级,成了当前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最大话题。
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政府、科研部门和企业形成合力,集聚人才和资金,创新体制机制,才有希望让本土工业机器人产业真正崛起。
与国外以企业为主体不同,在中国,机器人发明专利申请和研发主体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不仅限制了成果的转化应用,也制约了技术创新,“我国机器人技术方面成果转化率也就3%左右。机器人产业创新应该在政府层面进行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
东莞市府一号文新闻发布会,提出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
广东通过遴癣竞争的方式重点支持15家左右的龙头企业(首批),并成立3个机器人制造研究院,组织这15家重点企业成立机器人联盟,针对减速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进行科学攻关。这15家龙头企业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揭阳、顺德6地,其中广州最多,占据5家。
此外,资金的集中、分配和使用政策也需要重新审视。“要调动企业积极性,可用减税代替项目补贴制。”曲道奎建议,国家可以多建大的研发创新平台和测试检验平台,修好产业发展的大公路,让各个企业在统一的赛道上自由创新地奔跑。
有关部门已然看到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问题症结,一系列新的助推机器人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炉,比如工信部组织制订了我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中国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也已启动,总部在上海,广州、沈阳、重庆设三个分中心,该项工作由发改委会同工信部、国家标准委、国家认监委等部门共同推进;另外,国家还将从扩大国际合作、通过产业基金等领域支持行业发展。
企业层面:两种思路进行技术武装
对企业而言,武装自己则是关键所在。业内认为,这种技术突破可有两种思路。
一是走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路线。比如国内广州数控、南京埃斯顿等企业利用原来在机床数控系统和伺服系统方面的经验,自主研发机器人控制器和伺服系统。而广东嘉腾今年4月更是凭借两款拥有核心技术的AGV(自动牵引机器人),进驻到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核心展区。该公司副总裁陈洪波介绍,“四大家族”擅长的都是机械手(即“机器代手”),而他们攻关物流机器人(即“机器代脚”),能绕开“四大家族”的技术围堵。物流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是导航部件,即给机器人划定行走路线的部件,目前广东嘉腾研发的无轨惯性导航技术已站在AGV导航技术的制高点。
另一种路线是深度合作,即打通机器人产业上下游。比如安徽埃夫特等企业,联合上游关键零部件厂商,如固高(深圳)、南通振康等,共同突破减速机等关键零部件。
另外,对外并购,如美的集团45亿美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集团,也是一条“捷径”。
综上所述,中国机器人行业在未来要想取得长足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在政府进行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的同时,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和深度合作,如此一来,传统机器人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或许会比较走得更平坦一些。